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一声“天猫精灵”,透视中国AIoT产业带的造风样本

2019-12-02 15:04:22来源:亿欧

2019年已进入倒计时,回望这一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从实验室到商业土壤的过渡中,走过了一个极速发展的寒来暑往。

得益于2018年千箱大战“短平快”的市场教育,大家迅速过上了楼上楼下、屋里车内都有语音助手的“后现代生活”。语音交互到底是资本在短时间内刺激出的虚假繁荣,还是一个抵达智能未来的必经之路,想必已经不难得出答案。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在这场以亚马逊模式,即“语音助手+智能扬声器”为核心的交互体验迭代中,中国厂商是否只能靠“拿来主义”亦步亦趋,就像智能手机曾走过的道路那样,还是在这片独特的土壤中,在智能技术的产业格局中,于语音交互上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站在这个十八线村镇的老大爷都能跟智能音箱唠上两句嗑的“智变”节点,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基础算法研发到应用场景打造,加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化基础与数据资源宝藏,让中国语音硬件产业讲出了与世界巨头截然不同的新故事。

要理解中美不同的技术逻辑与产业脉络,占有率位居前列的亚马逊Echo与天猫精灵,无疑是绝佳的透视样本。

智能 “造风者”:探寻语音交互的奇点

如果我们将中美科技公司的两种发展路线,看做一场智能的万物起源,会神奇地发现,前期的能量聚合过程或许有着相似之处,但奇点爆炸后却不再同轨,出现了两个规则截然不同的平行宇宙。

故事的开始,中美都是凭借智能音箱产品作为核心载体与服务中枢。这一阶段的目标明确,凭借硬件的入户率完成对市场的语音交互习惯教育,让品牌认知深深扎入消费者心智。

天猫精灵与亚马逊Echo,是率先跑出的两位“天选之子”。

亚马逊(Amazon)的Echo设备在全球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显示,Echo在新兴市场印度的扬声器份额也占到59%,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当然,它的地位也在不断受到谷歌、苹果、BAT等科技巨头的挑战。而阿里巴巴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显示,阿里旗下的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自2017年8月正式发布至2019年3月,以超过1000万台激活设备,成为仅次于亚马逊Echo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品牌。

一声“天猫精灵”,透视中国AIoT产业带的造风样本

销量是用户规模的佐证,意味着具备“奇点”的基本条件。从亚马逊Echo与阿里巴巴天猫精灵身上,不难找到一些共通点。

比如沿着电商基因,通过强劲的互联网渠道带货优势,以低定价策略奇袭市场,实现了销量的“后来居上”,Echo发售之后很快将原本的联网音箱霸主sonos挑落马下,天猫精灵的增速也十分可观,从首次面世到1000万台出货量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又比如通过跨产品、跨品牌的多线协同,不断拓展竞争边界。亚马逊Echo在海外面对的是谷歌、苹果等巨头的入侵,天猫精灵同样面对着百度、小米等语音产品的侵蚀。双方的反击方式也有些类似,亚马逊不断拓宽其语音助手Alexa的能力,连续接入了kindle、Amazon music,并与GE等家电厂商合作实现了咖啡机、智能锁、电视等家居产品的“声控”。

这点天猫精灵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与传统意义上让智能音箱打造家庭客厅小秘书的定位不同,天猫精灵开始将泛终端设备融入到智能音箱的交互能力中来。比如通过天猫精灵,可以调动床头灯、按摩仪等多种设备。

当然,故事到这里开始不再并轨。中美两大电商体系所孵化出的智能交互生态,开始呈现出两种生长姿态。比较明显的差异化之处是:

第一,语音交互打开商业层的效果不一。从语音导入购物,是电商型音箱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前亚马逊Echo就曾尝试过语音购物,但效果并不理想。The Information的数据爆料,在数千万Echo用户中,使用语音购物的占比仅为 2%,其中90%的人表示不会再进行“二次购物”。

天猫精灵也在尝试向这一电商生态拓展,在今年双十一,天猫精灵“语音购”实现了105万单成交,其中既有日常高频的柴米油盐,也有高客单价的按摩仪和大型家电。新模式探索的成功,让音箱在家庭场景中的可能性开始倍增。

同时,二者的产业联动效应也呈现出不同的连接路径。

从软硬件层面来看,亚马逊Echo和天猫精灵都在向智能家居枢纽发展。不过,前者更倾向于与合作伙伴相互赋能,在Alexa的唤醒圈层中,spotify、GE电器、idevice、Logitech、Uber等大牌厂商,更有能力、也有技术支持去共同完成一场家居激变。

而伴随天猫精灵的产业化所出现的“中国特色”,则是慈溪暖风扇、中山照明、福建福安按摩仪等传统产业带的转型。目前天猫精灵联盟模组已经突破了1500万,这意味着,一个真实带动产业带增长的IoT生态正在中国大地上悄然生长。

风起于青萍之末,不得不说,沿着语音交互这条产品路径,天猫精灵正在为中国智能产业化撰写出的独家样本。

AIoT大爆炸:从语音交互到泛智能的进化逻辑

从智能音箱的发展史来看,各家都已经相继完成了差异化探索的前期铺垫。海外亚马逊Echo、Google Home与苹果对彼此份额虎视眈眈,中国市场也出现了电商驱动(天猫精灵),家居IoT驱动(小米),以及技术卡位(小度)的竞争边界。

接下来的AIoT产业化大变局,将成为各家争夺购买率与打开率的关键周期。在核心优势基础上开启生态化“圈地”,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主题。

因此,我们看到百度通过语音操作系统DuerOS和小度合伙人计划,挖掘对话式AIoT生态的开发者潜能;小米则通过小爱同学+小米IoT产品联动,试图建构更完整的语音中枢。与之相比,电商基因的天猫精灵平台化有何特征呢?

有三个基本要素值得被注意:

第一,软硬件结合的技术协同。

智能音箱打开消费市场的落点,还是在智能技术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交互体验。其中即包括声音识别、远场唤醒、声纹识别、语义理解、多轮对话等等基础算法,也需要与硬件集成,实现灵敏安全的控制,这种软硬件“合体技能”也是AIoT体系能否真正生长出来的关键。

如何让产业辐射人群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投身到AIoT开发中去?这考验着科技巨头们的软硬件技术协同能力。

以亚马逊为例,Echo的开放合作主要是以技术认证和软件层面的输出为主,极大地依赖于合作方的主动性,在平台化上开始被谷歌、微软等善于“笼络”开发者的科技出身玩家所追赶。

同样是电商基因,天猫精灵却没有陷入类似的窠臼。它的解题思路是——将阿里巴巴AI labs的整个技术链条向产业带进行了集中输出。

比如在斯坦福等院校和机构发起的“多轮对话型阅读理解评测”(QuAC)中,天猫精灵所在的阿里巴巴AI labs就曾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声纹识别支付上,阿里巴巴也率先通过了ISO27018和ISO27001两大认证。

这种技术突破对产业伙伴来说有何价值呢?一方面,语音交互的准确率和便捷性被大大提升,多轮对话阅读理解能力逼近人类水平,意味着消费者与智能音箱的沟通变得更加自然,打开率也进一步提升。

同时,声纹支付实现99%以上的准确率,意味着语音购物获得了真实可控的体验升级,进一步打消了消费者在语音端下单的顾虑,这也是为什么天猫精灵能够打开“语音购”的商业纪元。

而这些核心语音技术都被进行了模块化封装,制造厂商只需要将专有的连接模组和语音模组集成进产品中,就能快速“被AI”。也就是说,精灵联盟所建构的AIoT大爆炸,都能享有同样的技术维度。

第二,开放统一的平台联盟。

早在2014年,就曾被认为是“智能家居元年”,Google、三星、苹果等都相继发布了智能家居项目。此后,也有无数创业公司、家电厂商进入这一新兴领域。历经数年,预期中的风口一直没能起飞,关键还是在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各自为战、各建标准的后果就是,不同智能家居的交互没有被彻底打通,消费者买回去后体验十分割裂。但群众逐鹿之际,都想将用户数据沉淀在自家App上,谁来建立平台、统一标准,能够中立、公允、赋能?就成了一个微妙而尴尬的问题。

首先,技术趋势的变化,人工智能的技术高门槛,让更多的厂商依赖于技术大厂赋能来实现转型,行业统一标准更大可能是由科技巨头来引领。

此外,统一联盟的建设者需要尽可能中立。只有平台方与硬件厂商、消费品牌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才可能快速获得合作伙伴的信任,进而将统一标准普适地推行到整个行业,实现整合。

亚马逊Echo没有完成的祈愿,天猫精灵却在阿里生态圈路径的影响下,迈出了“平台化”的第一步。

据我们所知,目前天猫精灵已经输出了80多份认证要求,涵盖大小家电、家装、数码健康、3C车品等各行业。以“天猫精灵”为智能中控,实现跨品牌、跨产品的联合开发定制,通过蓝牙mesh协议对接,只要一句“天猫精灵找队友”,就能将多种IoT设备实现一致性操控。

可以想见,当多种家电整体互联互通之后,无疑将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门槛,进而给产业端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一声“天猫精灵”,透视中国AIoT产业带的造风样本

第三,助力产业带转型的生态投入。

如何寻找合作伙伴,也有着泾渭分明的路径差异。

比如亚马逊刚开始打造语音助手Alexa时,就寻找了一大批电风扇、空调等厂商加入共同开发。与这种“一起玩耍、各自试错”的合作模式不同,依托于阿里巴巴电商及服务生态的天猫精灵,则选择了一条“保姆型”的智能转型帮扶之路,从研发、营销、电商、流量等各个链条持续释能。

举个例子,精灵联盟会基于阿里巴巴的天然数据池支撑,将对消费者需求的实时洞察,结合大数据分析,快速判断新品研发需求,反馈给联合定制的合作伙伴,加速产品的推陈出新。

新品完成以后,天猫精灵还会整合淘系资源,包括天猫精灵自营店代销,加入天猫精灵语音购,在天猫双11、618等大促期间通过“智能家居”精灵会场等等渠道,来帮助合作伙伴完成新品商业化的“破冰”。

一声“天猫精灵”,透视中国AIoT产业带的造风样本

不难看出,从技术路线上,天猫精灵正在走出一条与海外玩家不同的平台化输出之路;从商业逻辑上,阿里巴巴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服务经验正在转化为天猫精灵的专属红利,形成AIoT的泛终端布局。

天猫精灵早已不再是音箱单品本身,而是作为阿里巴巴AI技术与AI消费品市场的连接点。在中国AIoT产业大串联的盛景面前,天猫精灵作为地基“造风者”的身影也开始明晰起来。

一声天猫精灵,向产业智能化的未来投掷了什么?

在讨论产业智能化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升级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微创新的拿来心态;中国模式不再能够凭借资本、生态快速攻陷市场,还需要扎扎实实的自研技术突破。

换句话说,那些构成传统商业优势的基本要素在这里,被打碎重构了。用天猫精灵“奶爸们”的话来说,这是一场需要科学圈、互联网圈、硬件圈共同磨合的战场。

AIoT建设者们,需要向未来投掷的不只有希冀,还有三种不可或缺的能力:

一是中国本土技术能力,保障产品创新与用户安全。比如“八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复杂中文消费市场,想要保障基本体验,指望海外科技巨头是显然不可能的。天猫精灵一直在向垂直领域、细分语汇持续深耕,比如发起的方言保护计划,这种本土化优势是海外巨头所不具备、也不愿深耕的,但却能给普通的消费者带来真实的便利和价值。

二是终端用户服务能力,冲破智能产品走向消费级市场的次元壁。消费者的体验“甜点”在哪里,是AI打开消费级市场的关键点。而这需要建立在产品和品牌生态的基础上,有足够大的兴奋点来调动对新交互技术的认知,这需要不断将现有的技术能力与真实需求聚合起来。

比如天猫精灵双十一语音购聚焦在“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就是通过聚焦用户,放弃了天猫上大而全的品类,重点做透米面油蛋这类家庭高频“标品”,再与柔性产业链定制生产相连接。也说,用户体察能力是释放技术迷人之处的前提。

三是制造品牌议价能力。AIoT大爆发也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演变和升级的时代契机,与此同时,中国家电企业在品牌、专利、设计等方面的短板,必然也会在万物智能时代遭受海外高端进口产品和低质低价产品的双重夹击。如何提升中国制造的议价能力,一方面需要快速智能化,拿到时代的入场券;另一方面也腰让更多符合本土特性的产品有机会被孵化出来。天猫精灵的全链路支持,正在让品牌升级在中华大地上发生。

当然,时代的宏观叙事最终还是要落点到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集团中去。天猫精灵走出了智能音箱的另辟蹊径,阿里巴巴智能体系的价值和想象力,也得到了一个空前的增长。

从AIoT这枝根系去探寻阿里巴巴未来的脉络,会发现阿里云支撑起了企业级IoT的连接需求,而天猫精灵则凭借语音交互连接起了消费级智能商品的广袤星图。

围绕一声“天猫精灵”的呼唤,阿里巴巴占据了泛智能终端生活的统一入口,扎根进智能生活的商业沃土,这是未来产业红利的先决条件,也是阿里巴巴智能消费创新的起点。

一声“天猫精灵”,透视中国AIoT产业带的造风样本

从天猫精灵的故事中我们发现,中国的智能产业从来不是后来居上,而是阿里巴巴这些科技企业数十年如一日的焚膏继晷,才铺垫出了弯道超车的前景。一个撬动阿里巴巴乃至中国智能社会的未来奇点,或许将始于一声名为“天猫精灵”的AIoT大爆炸。

能与君共赏这一场星汉灿烂,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