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志伟 赵琳
2018年年中,李化松从北京来到深圳,开始担任平安基金权益投资总监一职。在他的带领下,两年时间,平安基金权益投研水平和业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一批年轻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脱颖而出,2020年上半年权益市场收官,平安基金在权益基金方面更是迎来集体爆发。《证券日报》记者日前走进平安基金对李化松进行了专访。
先稳扎稳打加强投研夯实业绩
在进入平安基金之前,李化松在券商和基金公司做了相当长时间的行业研究工作。扎实的基本功让他在看企业的时候更容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组织投研方法的大讨论,他带领团队形成了寻找具有“核心优势”的企业为基础的投研导向。
在这套投研体系的指导下,团队要更多地从企业自身的成长周期和产业发展周期层面进行投资,淡化风格的因素,并不断向外扩大投研能力圈,覆盖更多的细分行业和公司,在变化的市场中更充分地把握投资机会。
在李化松看来,市场风格本身是很难研究的,很难自上而下去推测风格的转换,最好的办法是自下而上在自己能力圈选出优质个股,这样在适应不同风格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具体而言,个股研究框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产业创新周期,看清行业和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二是产业趋势、盈利模式、管理层三要素的研究框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研究侧重点。
“通过建设投研小组,在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团队作战能力。平安基金目前共设有TMT、大消费、先进制造和大周期四个大行业组。每个组由资深基金经理自上而下地给研究员指引研究方向和课题,每个小组定期输出研究成果,供整个投研团队参考。”李化松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对我们来说,研究不光是研究员的事情,基金经理不仅要深度参与,还要能起到引领的作用。”。
通过团队建设和深入沟通,平安基金投研深度融合,由此带来了基金业绩的突飞猛进。目前平安基金拥有权益类基金共计50只,管理规模超400亿元。银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平安基金旗下多达16只主动权益基金不仅跑赢大盘指数,更是集体跑赢全市场混合基金的平均业绩。其中有15只增长超过20%、8只增长超过30%。基金二季报显示,平安医疗健康以59.41%的收益率领跑,平安高端制造、平安核心优势、平安智慧中国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0.08%、36.75%、35.62%(所有净值增长率取A类净值)。
对于基金的规模和业绩如何平衡这一问题,李化松对《证券日报》表示:“先业绩后规模。我们始终秉承业绩是因、规模是果的信念,平安基金的权益业务在行业中属于一支青年军。因此,我们在发展初期不急于扩张规模,而是先稳扎稳打地加强投研、夯实业绩,在力争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回报的基础上,用长期业绩来吸引更多自来水,带动权益产品规模的稳步提升。”
看好A股市场长期投资机会
看好A股投资机会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支撑,李化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我们处于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的起点,以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处于爆发初期,存在巨大成长空间;二是,经济转型,消费升级长牛,经济换挡期下,中国正步入品质消费升级时代,消费增长趋势明朗。此次疫情也将增加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加速消费升级的趋势;三是,面对外部压力,中国政府加速开放改革,积极完善制度环境,使得经济体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四是,资金持续流入的趋势难以逆转,无风险利率或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低位,股票相对于固定收益和理财产品的估值优势更明显。”
此外,A股市场的优质公司相对于国内外其他类型的资产,估值水平更低,成长空间更大,外资配置比例明显偏低。随着外资持续流入A股市场,外资和国内机构投资者占比持续提升,A股市场的生态环境也将持续改善。“未来一段时间都是进入A股市场的好时机。”李化松对此表示。
坚持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寻找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是李化松投资中最重要的一环。他擅长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行业里,通过自下而上,选择出新兴成长类型的企业和价值成长类型的企业,通过基本面和估值的相对比较,决定配置权重;同时也会主动控制行业、风险因子的暴露程度,以降低组合的波动和回撤。
在他看来,新兴成长的企业产业趋势相对重要;发展中期的企业管理层相对重要;而价值成长类型的企业盈利模式则更为重要。长期来看,在价值成长股方面,李化松认为,消费、高端制造等行业里有较多盈利模式非常好的优质公司,未来盈利模式有望持续优化,长期持有或将带来稳定的回报;新兴成长股方面,科技创新驱动的TMT、新能源、医药等领域有较多新的机会,传统行业因为供给侧结构优化也有很多成长机会。
李化松认为,自2019年以来成长风格明显跑赢低估值风格,2020年上半年两类资产估值水平差距较大,短期来看,市场风格可能会比较均衡,这也更加突出了自下而上个股选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