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剧《摩天大楼》中,警方看了PUA研究专家的访谈得到启发,分析出钟美宝继父对她母亲情感操控的五个步骤。
银行新员工不肯喝领导的敬酒而被打耳光,前火箭少女101队长Yamy在员工大会上被经纪公司老板辱骂,暴露出煤气灯效应还在职场广泛存在。
严正伟做了17年心理咨询,发现亲子关系中的煤气灯效应实际占比最大,只是年幼的被操纵者完全无法在公共渠道发声,而一直被忽视了。同时,正如《煤气灯效应》作者罗宾·斯特恩所言,父母是在不知不觉间成为煤气灯效应的操纵者,这种关系非常隐蔽。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不能说操纵者全部都是坏蛋。父母都是为你好,怎么会害孩子呢?”说到这里,严正伟眉头紧蹙,旋即又提高声音强调,“但好人客观上又会无意间对子女进行煤气灯操纵。”
不管是引发女友自杀、下属反击还是子女反抗的煤气灯效应,彼此之间的“共舞”和博弈,也体现出人性的复杂。
精神操控手段会“遗传”
第一财经:罗宾·斯特恩在书中说,煤气灯效应存在于很多关系中,比如夫妻、情侣、职场、亲子等。就你接触到的案例来说,在中国,哪种关系中存在的煤气灯效应最多?
严正伟:亲子之间。这种操控关系是这样的,小时候父母对孩子进行精神操控,到了青春期,随着孩子心智开始走向成熟,又会用他们的方法来针对父母。男孩沉迷于手机、网络,和父亲对打;女孩往往是健康出问题,患上强迫症、厌食症等,甚至还有更极端的自残行为,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在惩罚父母。
但是再深入去看,这些亲子之间的精神操控又非常复杂。一般都是父母关系不和谐,同时也是相互精神操控,比如可能是爸爸操控妈妈,或者妈妈操控爸爸,被操控者的妈妈或爸爸又成为孩子的精神操控者,彼此像利益联盟一样渗透。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待孩子长了几岁,反过来又用自己厌学或拒学的行为,或者患上各种心理病症来“武装”自己,对父母进行精神操控,也成了煤气灯操控者,这样的案例还是不少见的。
第一财经:在煤气灯效应下长大的人,是否也会不自觉地学到一些操纵手法,并“遗传”给后代?
严正伟:对,煤气灯效应的本质就是一种精神操控。如果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之间是那种控制欲很强的关系,孩子也会模仿。孩子从小在某种模式下长大,耳濡目染就会了,很有可能成年后就扮演某种关系的煤气灯操纵者。
不能老追求“ Yes or No”
第一财经:那家长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长大后陷入煤气灯效应?
严正伟:第一,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一定要用更好的方法去沟通,而不是简单地说No。煤气灯操纵者的特征之一,就是评判性思维极强,严重缺失“允许”,要按照我的来,不能按照你的来。家长直接说No,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评判,“不可以”说得太多,孩子从小在评判模式下长大,就养成要去评判事情的思维。
具体到情侣或夫妻关系,会去评判对方以前的事情,现在的工作、人际关系等,然后说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那样?始终是评判,就会变成控制,这是一种很狭隘的思维。情侣或者夫妻之间哪有那么多对错呢?老是追求“ Yes or No”就容易吵架,甚至发生更多悲剧。像北大包丽事件中,男友对她的最大评判就是她不是处女,一直耿耿于怀。表面看,这种逻辑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在意你。其实男友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控制欲非常强,陷入评判不能自拔,病态得不得了。
第二,要给孩子解释的权利。假设你不允许孩子做某件事,甚至有时有强制不许他做的念头,但孩子偏要做,都一定要给他解释的权利——他肯定会有一大堆理由。但是家长认为孩子不懂或者不需要“申诉”,就凭着自己的权威把孩子的解释机会强压下去,这是很大的错误,长大后他就会用这种方法对付别人,成为一个精神操控者。
第一财经:那家长需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被精神操控?
严正伟:第一,如我前面说的,一定要给孩子解释、“申诉”的权利,从小引导孩子的情绪表达,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不要压制他,培养孩子学会把不悦情绪表达出来。家长如果能跟孩子进行很民主的沟通,他就学会了这种沟通方法,今后在其他人际关系里也可以避免轻易被别人精神操控,而不是逆来顺受地迎合对方一起跳“探戈”,陷入煤气灯效应无法自拔。
来我这里做心理咨询的孩子,很多就是被父母压制得逆来顺受了。尤其是那些成绩很好的孩子,父母又有更高的期待,最后这些孩子实在被压得透不过气了,要反击了,到初中就开始逆反。
第二,我们中国人教育孩子老喜欢说“别被人看不起”,老喜欢把孩子跟别人家的比,会说“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优秀”。孩子在这种氛围下长大,今后一旦遇到一个善于实施煤气灯效应的人,就很容易迎合对方,加入“共舞”模式。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顺其自然,少去攀比,十个孩子有十个成长模式,而不是十个孩子只有一个成长模式。
学会面对被拒绝很重要
第一财经:在避免陷入煤气灯效应的方法中,为什么沟通显得这么重要?
严正伟:因为人一旦发现陷入被操纵者角色,感到不舒服了,要想办法逃离困境,而不是跟操纵者一起“共舞”,就需要去做合适的沟通。这个过程肯定会涉及拒绝与被拒绝。拒绝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不愿意听从你的。但如何处理被拒绝,很多人其实不会。我们中国人历来很要面子,被拒绝有种被否定的感觉,对很多人来说就比较难以接受,容易把它放大,觉得天塌下来了,我太糟糕了,好像是一场严重的危机。其实被拒绝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父母尤其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正确面对被拒绝,这是人生中一门很重要的功课。
第一财经:作者在序言里也讲到,很多父母其实是不知不觉间成为煤气灯操纵者的。中国父母又非常重视教育,极具为子代奉献的精神,年轻有文化的父母都会从小就给孩子做人生规划。对父母来说,如何才能在规划引导与避免精神控制之间找到平衡呢?
严正伟:父母给孩子做规划,一定要多跟孩子互动商量。现在很多年轻父母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在规划上兴趣班,以后去哪里读小学、中学。这些事情别觉得夫妻两人商量好就行,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我始终跟家长说,你一定要跟孩子沟通、商量,孩子感受马上完全两样。当孩子表示同意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承担责任了。
现在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太少,父母总以为自己思路和规划是对的、是为孩子好,就独自做了决定。像来我这里做心理咨询的家长,哪怕孩子是初中生了,每次都是父母自说自话地跟我联系预约,孩子事先根本不知道,家长也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互动过程孩子没参加,很可惜,长大后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也容易不会跟人互动。
贩卖焦虑是变异的操控
第一财经:按照作者对煤气灯效应的分析,精神操控的双方是共舞关系。但是孩子小,面对父母的操控,逃避和反抗都容易理解,又是怎样和父母共舞“跳探戈”的呢?
严正伟:成人一般是用语言来和对方共舞,比如吵架、争辩等。孩子主要是用行动,这种“共舞”是比较激烈的,因为孩子心智还没完全发育成熟,只能用他们天真、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回应。比如父母不许孩子做功课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旁边,孩子故意这么做——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父母不舒服。结果父母果然不放心了,总是找理由进孩子房间,孩子就和父母吵架,双方激化矛盾。到一定时候,孩子把父母弄累了,觉得没效果了,还会把愤怒的“共舞”情绪转移到学校去,表现就是课堂上闹事啦,不好好学啦,这时学校一个电话又把父母叫去。再发展到后来,父母管不住孩子,这时操控也失控了,而父母想让孩子继续回去上学,只好投降。
从这些过程可以看出,要操纵者收敛是需要被操纵者反击的,过度操控会导致过度反击,最后肯定是两败俱伤。所以也再次提醒家长,从小引导孩子学会表达,对被操纵者有不满、不理解、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表达出来,不然孩子长大了就会直接用行动来反抗。
第一财经:《煤气灯效应》一书还提到社会中的煤气灯文化现象,就你观察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
严正伟:确实。电梯里的广告最明显,天天反复播放这些内容,人就容易被影响。起先是觉得有不悦感,长期听了广告就会觉得,嗳,我是不是要备下电话,也许哪一天会派上用场?所以煤气灯文化出现在社会里,对人的影响也是很厉害的。另外就是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自媒体都喜欢贩卖焦虑,读者看了容易引发情绪共鸣跟着焦虑不安,赶紧一起“共舞”,这也算是煤气灯文化现象的表现,只不过变异了,但也会渗透到人的精神文化里。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
[美]罗宾·斯特恩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