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存,深圳市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清华紫荆慈善会荣誉会长。
出身君安证券,有近30年投资经历,实现收益近百倍。
旗下基金长期专注医药医疗投资,并推出20年代医药核心资产G20指数,以及“医如既往,药牛十年”的投资口号。
抓住医疗医药的黄金赛道
第一财经 蒋汉昆:你好林总,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我们了解到森瑞是专注投资医疗医药行业的私募基金,为什么当时会设立这个方向呢?
森瑞投资 林存:这是一个黄金赛道,它的长期增长空间非常巨大。医药开支的需求非常的确定,在医药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药品、器械、服务等方向上,随时随刻涌现各种各样的创新,非常吸引我们。
第一财经 蒋汉昆:所以目前来说,在医药医疗行业板块,你们整个的仓位大概有多少?
森瑞投资 林存:我们公司是一个完全投资医药医疗领域的私募基金。因为我们对长期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所以我们保持高仓位运行,只有少量资金根据市场行情做一些微调。
估值还未到最高峰? 看好医疗需求带来的投资机会
第一财经 蒋汉昆: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也是想问,医药医疗板块经过这一轮的上涨,您怎么看待当前这个板块的估值情况?
森瑞投资 林存:虽然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带动,医药医疗进一步走热,估值有所上扬,但是从历史上来看,目前的估值水平并不是医药医疗的最高峰。同时,我们对几个方向比较确定,第一,在新冠疫情之下,未来数年不仅是中国,而是整个全球在医药卫生防疫方面的开支都一定会有持续不断的快速上升,这个会持续数年,所以医药医疗的投资机遇是非常确定的。其次,中国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的阶段,目前50岁到60岁的人口群几乎达到了3亿。在未来的十年左右,可能会发展至4到5亿,这也同时带来了非常确定的医疗需求。
关注医药板块下的四朵“金花”
第一财经 蒋汉昆:在医药医疗板块,整个行业内的细分子行业是特别多的。在整个板块内部您更侧重哪个方面?
森瑞投资 林存:实际上,医药的细分包括几个大的子行业,药品类就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品、中医药;而非药品类,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流通,还有医疗信息化,甚至还包括很多新兴的医疗手段。在这七八个子行业之中,几乎每个板块都涉及着大几十家公司,再加上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加起来足足有400多个。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会觉得非常复杂,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像天书的感觉。我们觉得在这几个方向之中重点突出的是:第一是创新药产业链,第二是生物制品产业链,第三是医疗器械,第四是关于民生消费的医疗服务行业。在这几个大方向之中,过往两三年都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优质的“大白马”、“大黑马”。
今年是“创新药元年” 机会将远超过去
第一财经 蒋汉昆:刚才有提到创新药,我国创新药也是正在崛起。我看您之前的一个观点提到2020年会是中国创新药的元年,您这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因为创新药从投入生产、投入研发到最后产出回报,它的周期比较长,风险也比较大。
森瑞投资 林存:创新药是一个非常性感、非常聚焦的话题。但是由于创新药的行业属性,它往往一投资就需要6到8年,甚至更长,研发经费也非常高。对于企业而言,做创新药投资是风险重重的。很多投资人在投资这一块时往往不得要领,听到一两个项目,觉得好像前景很性感,就扎进去了。但是,创新药本身的研发过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往往有一半以上最后是走不出临床,上不了市的。所以我们所说的创新药的投资,需要进行一个确定性的研究。那么我们为什么说2020年以后,会进入一个创新药的投资元年呢?因为过往几年,中国的很多创新药企业投了大量的创新药项目,经过几年的推进,现在大部分都进入三期临床阶段,或者已经临床完成进入上市申报,甚至有的已经被批准上市了。因此,跟前些年大家都还在投入期、研发期的时间段来比,现在相比过去要成熟得多。尽管成熟得多,并不是说就单个项目而言一定能够获得成功。获得成功不仅有研发是否成功,上市是否成功的问题,还有包括推上市后,它的市场环境、销售额、竞品等综合考虑,是否能够完成它原来所预计的业绩目标,这些都存在风险的。所以我们投创新,除了进行深入的研究,还要进行组合的比对,做一个综合投资,而不是进行一个押宝性的投资。但总的来说,这里面的机会比2010年代增加了很多。
医药行业投资 看清风险背后的机遇
第一财经 蒋汉昆:但也有观点会说,像这样把集中度全部放在医药医疗行业,集中度太高,风险也会有。您怎么看待当前整个医药医疗板块的风险?
森瑞投资 林存:投资医药医疗的风险是非常多类的,比如说政策性风险。2018年底因为药品集采,医药股集体暴跌,一个月内整个医药指数就跌了20多个点,市场一片哀鸿,很多人觉得医药股的投资逻辑全坏了,三年都不要看,但这是一个彻底的错误,甚至我们叫它“管中窥豹”。因为我刚才介绍了,医药行业是有很多细分领域的,而仿制药集采只是化学制药中的一部分,它跟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流通、医疗服务行业等几乎完全不相关。所以很多投资人往往把一个点的问题放大到整个医药医疗领域,就带来整个市场的误杀。2018年12月市场出现暴跌,实际上2019年1月医药板块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反弹,几乎就全涨回去了。2019年甚至出现了医药股的牛市,到2020年,这一年半以来,我们发现涨幅一倍到两倍以上的医药股可以是很多的,已经超过50个。所以我们绝不可以把医药就理解为是仿制药。
聚焦优势产业 CRO旱涝保收
第一财经 蒋汉昆:所以您在选择具体的投资标的的时候,会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去做判断和衡量?
森瑞投资 林存:我们也是有几个方向的,有的是聚焦优势的产业,比如我们这两三年以来,都反复地讲到中国的医药研发服务外包行业,它本身跟宏观环境关联不大,而是取决于医药研发的热潮,以及全世界医药研发向中国进行产能转移的需求。它跟政策环境也不相关,也不会有降价涨价的风险,所以整个行业非常的确定,也不会出现药品质量的黑天鹅,因为它只给药厂提供服务,相关的创新药成功与否它都赚服务费,是旱涝保收的。所以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我们简称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持续、确定和高增长的行业。
疫情催化 国产替代 医疗器械发展步入快车道
第一财经 蒋汉昆:在疫情期间,医疗器械、医疗器材这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响,有一个增量的变化。随着新冠疫情的常态化,您怎么看待在未来,比如说从二季度开始,医疗器械以及相关耗材等,它整个销量的变化呢?
森瑞投资 林存:这个问题非常好。医疗器械在今年是市场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方向。在新冠疫情之下,很多基层的医疗设备非常紧缺,暴露出基层救护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中国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政府也非常希望能够有一个可以迅速投入,并且能够拉动经济的板块和方向。我们认为,医疗新基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纵观国际也有同样的需求。所以在医疗器械方面,从各种影像设备,如 X光、CT、核磁,到小型的各种检验耗材设备,都会面临一个相对长期、持续的快速增长。同时我们必须要提一点,医疗器械有一个主旋律,也就是国产替代。我们认为医疗器械产业链在未来的3至5年,都会进入增长的快车道。如果我们看美国市场,虽然它的医疗市场很发达,但在医药股之中,医疗器械出的黑马反而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国内的医疗器械也完全有可能出现这种快速增长的局面,需要投资人多以注意。
【记者 蒋汉昆 摄像 李梓晗 实习生 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