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公布了2019年度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2%;实现净利润37.44亿元,同比增长2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22亿元,同比增长22.66%。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22亿元,同比增长9.23%。
3月31日下午,复星医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接受包括第一财经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当下,复星医药在呼吸机、救护车、移动CT、诊断试剂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对医院、医疗美容这些业务短期内负向影响比较多,也还包括疫情非必需的药品。
据介绍,复星医药的业务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覆盖医药健康全产业链。 2019年,复星医药的核心业务药品制造与研发营业收入217.66亿元,同比增长16.51%;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通过内生式经营和外延式并购,收入37.36亿元,同比增长2.66%;医疗服务业务收入30.40亿元,同比增长18.61%。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2019年,海外营收占复星医药营收业绩比例为23.17%,达66.22亿元。也就是说复星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属于全场参与的选手。吴以芳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国际化供应链面临挑战,包括产品运输和生产制造。不过复星医药在国内出现疫情之初就已经做了相关防范,尤其是在制药领域。复星的原料药大多自产或是自产加一部分外部供应商。所以目前复星医药的供应链都是安全的,原料药还没有看到极端的涨价迹象。”
他还指出,全球范围内,呼吸机仍处于非常短缺的救命设备,据内部初步推算全球预计有20万台的缺口,包括无创和有创呼吸机。复星医药旗下瑞典子公司Breas(中文名:博毅雅)正全力以赴保障呼吸机的生产和供应。
作为当前最受期待的mRNA疫苗,吴以芳表示,疫苗的研发是当前最紧迫的,复星医药在国家药监局支持下,从2月初与BioNTech签署合作意向至今,已经尽力做到最快且保证中国不落后于国际。目前不管哪种疫苗技术,能够尽快研制出战胜病毒都是对人类的贡献。各个国家的监管部门也在积极配合。但各个疫苗也都有长处短处。mRNA疫苗易于大批量生产,但是还没有成熟的商业化的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3月31日,复星医药还公告了其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02696.HK)拟在科创板上市以拓宽融资渠道。复宏汉霖是一家主攻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生物制药公司,并于2019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刘世高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指出,疫情对公司影响有限。从临床方面看,复宏汉霖生产的产品中大部分是肿瘤用药,属于刚性需求,用药基本不受影响,只有少数重点地区的医院入住减缓;从供应链领域看,目前情况良好,供应商如GE、millipore等都会提供特别策略;从医疗用品运输看,生物药目前都采用空运的方式,并且在生产设备全球供应的运输上,没有发现有延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