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背景:
薛轶毅达资本合伙人
薛轶先生在医疗健康和智能制造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基金管理和投资经验,曾主持或参与过二十多个项目的投资,投资项目包括扬杰科技(300373)、晨化股份(300310)、传艺科技(002866)、一鸣生物、艾迪医药、弘扬软件、谊众生物、优亿医疗、皓元医药、爱得科技等。拥有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以及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工程)学士学位。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北京)
感谢薛总通过远程的方式来接受第一财经的专访,您有着很深厚的一个药学背景,有很多在健康产业投资方面的成功经验。目前疫情中,试剂盒和医务人员这两个缺口的矛盾仍然是比较突出的,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您觉得这反映在这个领域当中,目前投资是否仍然有一些空白或者不足?
安全可控的POCT快速检测方法或将得到广泛应用
毅达资本合伙人 薛 轶(南京)
这次的疫情它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医务防护人员或者说耗材试剂的需求的有几个特征,一个是时间紧,第二个是任务重、还有需求量大,那么资源的紧张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以试剂盒为例,首先这次的试剂盒它并不是一个成品可以直接使用的,因为针对这次的新冠病毒需要针对它的基因序列进行快速的开发、设计、所以已经存量的已经有注册证的产品是不能用的,需要快速开发。 其次试剂盒它都是有有效性的,它们市场定价也并不便宜,而且生产的周期不会很长,常规的储备如果说很多的话,其实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第三就是试剂盒生产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并不会很大,产能冲刺其实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实现,关键是产能的调配,还有它的动员体系,就是我在一个应急性的产能需求情况下,能不能够去实现这样的产能的快速的提升。最后一个是对于试剂盒的质量控制,我们倒是觉得反而不能因为着急失去科学的原则。 传统的PCR的检测需要试剂盒的使用,也需要用到PCR实验室。 而国内目前具备PCR实验室的医院,大部分是三级医院,那么就说试剂盒有了,但是你做实验的实验室,还有合格的操作人员却不够,样本还是做不过来。可能这是现在一线检验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且现在的PCR的方法,检测的从样本处理到出结果时间是比较长的,有3~4个小时时间。那么这样的一个时间的话,对于大样本量的需求,实际上是捉襟见肘。一些所谓的快速检测方法学的产品,可能会在基层会有巨大的应用,那么这次疫情以后,应该会注意到POCT产品对于突发性传染病诊断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这样的企业在准确性、便利性、质量可控性,还有成本可控,这之间去找一个平衡。
第一财经记者 高 远 (北京)
从目前看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培养一些普通专业的大学生的周期要更长。在一级市场投资的角度来看,您觉得这当中有没有一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又能够实现有明确投资回报的这样一些项目或者方式?
医务人员培养是长期投入信息化手段或可协助提高医技
毅达资本合伙人 薛 轶(南京 )
我觉得从医务人员的缺口角度来看,其实是一个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和医学人才培育体系的问题了。我们从资本的角度,我们确实看到在部分的医疗行业,比如说我们的口腔行业看到了一些企业在执业医生的继续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导入,他们扮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
但是大部分的医生的职业培训,它首先它有一个资格认定的问题,什么样的机构有这个资格来培育医生。第二个就是说医技的提升,它培训的方式中间就是说更重要的是要实战的训练,有没有实战训练的机会,对于医技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现在基层医疗的数量现在是不足的,现在需要提升,那么它的培养也是需要时间的,那么这次疫情国家已经看到了,基层医疗的中间的问题,未来我相信一定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通过医疗和信息化的一些技术层面的装备层面的提升,来协助他们提高医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医疗的或者医生的培育,虽然说是个应急性的体系,但是它其实是需要长期的投入。
第一财经记者 高 远 (北京)
对于防灾物资设施的普及经历了很漫长的过程,这次疫情之后,对于像口罩、消毒的酒精等都有了一番重新的认识,您怎么看,一些常备家庭的防护设备用品普及的机会?
日常防护品或成为家庭常备但并不需要囤积
毅达资本合伙人 薛 轶(南京)
首先对于大家来说日常的防护,在这次的疫情结束以后,无论是它主观上有这个需求,还是说从客观上的要求来看,应该是更加重视的。但是我觉得这个里面也要分类来看,你比如说家庭去常备一些口罩、消毒用品,我觉得是必要的。因为实际上也是一个培养我们卫生习惯的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就是说是不是在每一个家庭都需要有护目镜和防护服,我觉得如果说不是高危人群的话,没有必要去囤积这样的物资。
我觉得相对于囤积这样的物资,更重要的应该是提高我们的公共卫生意识。因为这些很多的产品常备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而且这些产品本身它也是有使用的有效期的问题。那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家用医疗技术,它的技术壁垒反而并不是很高,传统来看的话,就是渠道和品牌更加的重要。企业它在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下,能否保持良好的质量和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领域还是属于一个强者恒强的这么一个趋势。创新的话并不是太容易,从公众来说并不是很容易接受的,另外我觉得基础的防护产能,关于物资囤积问题,就是中国在技术防护用品的产能水平,我认为是非常充裕的。中国在制造业大国在供应链所拥有的优势,我认为在全世界来说都是非常强。这次疫情出现的这种物资的短缺,它是有多种因素所叠加的结果。
第一财经记者 高 远(北京)
您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有关防疫相关的这些投资标的的时候,他应该注意哪几个维度的指标?
防疫相关投资标的选择要看研发投入和临床数据
毅达资本合伙人 薛 轶(南京 )
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来看的话,医药类投资来看,在医药类投资的时候,还是更关注企业的储备的产品线和它的研发能力,研发能力包括它的研发的投入,今天的包括科创板时代,确实非常看重企业的研发投入,还有它研发的效率,是不是在投入情况下能够得到相应的产出?包括它的研发的水平,是一个低层次的研发,还是高层次的研发,那么对于创新药的企业来说的话,我们非常看重的还是临床的数据。当然如果说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的话,因为疫情它是一个公众事件,它可能会有一个社会效应的问题。从投资角度来说的话,评估新药潜力,我们肯定还是要评估它的药物经济学。最近我们看到在本次疫情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健康医疗类的公司,当然不限于制药企业表现比较好的企业,我觉得这个里面一方面的因素是因为正好他们的产品是用于疫情的急需,另外我觉得还是得益于他们平时扎实的科研和生产能力,就是这种扎实的平台生产能力的话,在这次疫情的时候就是一个练兵的时候,他们能够快速应对,拿出高质量的产品出来,而且迅速的拿出来。
第一财经记者 高远(北京)
远程医疗的机会被很多投资人看好,但是远程医疗目前的问题是,它仍然是依赖于医疗人才的服务才能够解决问题,您认为构建一个基于全民数字远程和非远程一体化的进程是否会加速?
疫情后数据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或将加速建设进程
毅达资本合伙人 薛 轶(南京 )
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事情,这次的话它的普及一定会加速。首先是,医院端,这次疫情一定会成为医院主动提供线上服务的一个催化剂,那么有望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因为很多医院这次也是在主动的去申请相关的牌照,或者说政府有要求,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他的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那么第二个就是说的患者端,那么患者其实大家原来对于线上的医疗线上问诊这样的方式,原来的接受度是比较低的,普及度也比较低。
那么这次的疫情的话,应该说是逼着大家去尝试这样的服务,我觉得这次是一个快速加速,普通民众对于线上医疗服务接受程度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第三个就是说从中间服务商来看,就是说原来的这些互联网医疗的企业,他们现在最近这段时间成为一个主要的流量入口,他们的访问量是百分之几百的在提升。
确实基层医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觉得通过一些远程医疗的方法,如果说能够协助医疗卫生体系做好质控,让专家帮助基层医疗建立一些简单可行、成本可控的一些诊疗的治疗标准,那么对于基层医疗的医生的他的专业能力的要求,可以在部分层面实际上可以降低标准,缩短学习需求。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北京)
从健康保障的角度这次疫情已经有预计,受影响最大的影响是两个保险品种,一个是人寿保险,预计全年寿险的总保费可能会降低3~5个百分点。而健康险是这次疫情中也是近两三年以来增长比较迅速的险种,您认为在这一领域当中,透过这次疫情,它们的投资机会是否也会再次被凸显?
全民医疗健康信息联网共享后将带来健康险爆发增长
毅达资本合伙人 薛 轶(南京 )
我们是非常看好健康险在中国的发展,美国大的险种,一大半都是健康险,中国在这方面比例占比还是很低的,健康险的领域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也看到健康险它一定是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险种,不同的费率,应该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险种,这个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是对于参保人员过往健康信息的了解,它的基础情况的了解。这个里面又基于什么?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医疗信息的历史数据,是可记录、可保存、可查阅,而且是标准化可查阅。目前我们国内的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很快,但是行业前十名的公司,包括上这些上市公司,总的市场份额不超过30%,是一个非常分散的行业,这样会导致它的很多的结构化的数据,包括像电子病历这些数据结构他不统一,这些信息互联互通是有障碍。 如果说真的这个信息能够统一起来的话,健康险后面的增长,我觉得还是会呈现一个爆发性增长的趋势,非常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