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期货业各方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抗疫复产。
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获悉,近日加快启动了2020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总计投入1.5亿抗疫扶贫资金,联合44家期货公司及4家保险公司,为25个县的近19万吨天然橡胶提供价格保障,助力胶农及橡胶产业抗疫复产。
此外,也有一些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防疫复产,比如,通过期货合约进行买入或卖出套期保值,规避库存贬值、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利用期货交割辅助现货销售,助力复工复产;利用场内场外期权精细化风险管理。
利用“保险+期货”抗疫扶贫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贫困胶农的脱贫工作及橡胶企业的复工复产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一方面,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天然橡胶期货主力合约由年前最高时的13455元/吨跌至目前的10500元/吨左右,价格已处于两年来的最低水平,胶农售胶收入已远低于割胶成本,这对广大贫困胶农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无疑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橡胶生产企业即将迎来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如果胶农因胶价大跌而“弃割”、“弃收”,橡胶生产企业将可能面临因疫情造成的上游原料短缺、下游需求下滑的双重经营困境。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启动了2020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工作,2020年,上期所总计投入1.5亿元,同比增长41%,将为全国25个产胶县的18.95万吨天然橡胶提供价格保险,预计为超过10万户的胶农提供价格托底保障。
他详细称,扶持胶农的“保险+期货”项目,投入资金由2019年的9000万元增加至1.3亿元,并实现了海南白沙、保亭、琼中、临高、五指山、乐东、文昌、云南西盟、永德等九个县市民营橡胶产量全覆盖;扶持橡胶生产龙头企业的场外期权产业扶贫项目,投入资金由2019年的1600万元增加至2000万元。
上期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姜岩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随着2020年项目的开展,试点工作将为贫困胶农带去更大力度的价格托底保障,同时也有利于橡胶生产企业缓解原料短缺困难,为橡胶产业的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持,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据了解,上期所自2017起已连续三年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已累计向近19.3万户次的贫困胶农赔付约1.6亿元,其中建档立卡户约7.6万户次。2019年“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赔付总额为7034.83万元,平均赔付率达到78.16%,场外期权产业扶贫项目赔付总额为1341.24万元,平均赔付率为83.82%,在2019年橡胶的下跌行情中补偿了胶农的收入损失。
此外,在疫情期间,也有企业通过上期所标准仓单交易平台提高资金调配效率。一家北方的冶炼企业相关人士称,企业通过平台销售阴极铜3275吨,实时销售回款约1.28亿元;平台特有的开户、交易、结算与风控的一站式服务,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体企业用期货防疫复产
除了交易所和机构利用“保险+期货”助农抗疫复产外,也有一些实体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防疫复产。
有实体企业便通过期货合约进行买入或卖出套期保值,规避库存贬值、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企业已签订了下游采购订单,但由于物流受限、人工组织不齐,原材料现货采购无法实现,企业在铜期货上进行买入套保以锁定经营利润,同时将下游订货预付款用作期货保证金,并不占用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准备待正常采购现货时将买入套保头寸平仓。”一家铜企相关负责人士称。
伯特利(603596.SH)也在公告中称,为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公司及子公司拟对原材料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铝期货品种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根据原材料需求测算,公司拟对累计12个月内不超过45000吨铝材进行期货套期保值,期货保证金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
也有企业已利用期货交割辅助现货销售,助力复工复产。地处黄石,位于疫情一线地区的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在交易所的协助下,参与铜期货2月合约的交割,当月回笼资金4亿多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帮助企业稳定经营。
另外,有实体企业利用场内场外期权精细化风险管理。
“在鲁证期货的协助下,企业利用三段海鸥式期权保险对节前卖出的热轧卷板看跌期权持仓进行再保护,通过该操作,企业降低原有的风险敞口,还保留了原有头寸获得行情反弹的机会。”山东某钢材贸易企业相关人士称。
一家铜线缆加工型生产企业也表示,相关企业在申银万国智富投资有限公司的协助下,通过结构化铜期权(宽度为8%的宽跨式期权),实现套保的同时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企业最终成交名义金额2亿元,实现了对4000多吨铜的原材料价格套保和销售价格的保障,保护了企业在疫情背景下的生产经营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