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林娉莹
2月27日,全通教育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创始人陈炽昌、林小雅及其一致行动人全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全鼎资本”)、中山峰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峰汇资本”)(下合称为“陈炽昌等”)拟通过股份转让和表决权委托的形式,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拱手出让。
此前,因上市次年(2015年)后的无节制并购产生严重后遗症,全通教育不仅连续两年出现商誉减值、上市六年还倒亏近11亿元,其实控人陈炽昌也深陷股份质押危机。如今,在实控人尝试重组失败、两度求援中山国资后,全通教育可能依然逃不过被“卖身”的命运。
全通教育或将“易主”
公告显示,2月27日,陈炽昌等与江西中文传媒蓝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蓝海国投”)、江西东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投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蓝海国投、东投集团拟作为主要出资人共同投资设立合营企业,并由合营企业作为普通合伙人新设合伙企业(下称为“投资方”),陈炽昌等拟将其持有的6.89%公司股份转让给投资方,并将持有不超过总股本16.61%的表决权委托给投资方,以使得投资方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此外,在签署框架协议后5日内,投资方将向双方设立的共管账户内汇入5000万元作为诚意金;待投资方完成工商设立登记手续,陈炽昌等将与其签署正式的《股份转让协议》、《质押借款协议》和《表决权委托协议》,确定本次股份转让的定价和其他具体事项,并由投资方向陈炽昌等提供质押借款。
实际上,此次交易或与陈炽昌的质押危机不无关系。Wind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7月份,陈炽昌及其一致行动人等有多笔股份质押即将到期,其中不少股价自质押之日起已跌超三成。
此外,去年年底,在全通教育收购吴晓波旗下公司重组案失败后,陈炽昌曾寻求中山国资的纾困,将其及一致行动人持有的9.19%公司股份转让予中山国资委旗下的中山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交易总价3.12亿元;彼时,陈炽昌的股份质押比曾高达94.14%。据了解,这是中山国资第二次为陈炽昌解围。
华讯投资高级分析师彭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通教育实控人出让控制权的行为,很明显与自身较为紧张的资金链有关,但在其股价今年大涨的背景下,当前转让股权可以获得较好的价格,有助于解决实控人自身的资金困难。”
上市六年累计“亏损”近11亿元
相比创始人,全通教育也深陷泥潭久矣。日前,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显示,因并购的子公司经营不善,初步估算产生商誉减值6.15亿元,公司在2019年续亏达7.33亿元。若加上在2018年亏损的6.57亿元,近两年来全通教育因商誉减值而累计亏损的金额已接近14亿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在创业板IPO后,全通教育曾在2015年至2016年间密集并购超过10家子公司,在迅速扩大营业规模的同时也形成了巨额商誉,为后期业绩爆雷埋下隐患。财务数据显示,连续两年商誉减值后,即便加上公司2014年至2017年间实现的利润总额,全通教育在上市的六年间仍已亏损了10.83亿元。如此看来,全通教育或是自食了无节制并购带来的苦果。
但对于公司近两年的大额商誉减值,彭鹏也对记者说道:“上市公司在转让控制权前后大额计提商誉减值,通常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新控制方能够轻装上阵,为来年的业绩增长打下基础。”
如今,全通教育实控人将变更,能否给公司处于低谷的经营状况带来转机?《证券日报》记者向公司董秘办发去采访提纲并致电联系,其张姓工作人员回复称:“公司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一切信息以已披露的公告内容为准。”
彭鹏认为,蓝海国投背后的中文传媒及其他投资方都有江西国资的身影,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较为活跃,其资金和行业背景或有助于解决全通教育布局过宽,资金和管理方面不足的问题,从而改善其经营状况。
目前,本次股权转让事项的双方尚未签订正式协议,全通教育的“易主”事项虽已接近板上钉钉,但依然存在一定变数。对此,《证券日报》记者将会持续跟进。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