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专家最新研判来了!防疫下一步注意什么,所有人必须知道

2020-02-25 13:12:19来源:第一财经

对新冠病毒的围堵已经月余,疫情有所缓解,但病毒的传播特点也出现了棘手的新情况。

虽然传播主途径依然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但更多的事实证明,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而潜伏期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1~14天,一般为3~7天,发展到出现了最长达24天的病例。

这一切让未来的防控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重症出现中低热或不发烧

围堵(containment)是个传染病防控专有名词,指的是在新发传染病疫情早期,在限定的地理范围内,采用医学和非医学(区域封锁、停学和停工等)干预策略和措施,以迅速阻断疫情传播。“现在的目标是要把病毒在我国境内的传播彻底阻断,难度和代价确实非常巨大。”一位流行病毒防控专家表示。

以举国之力的围堵政策,取得了显著成绩,新增和疑似病例都在下降。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信息,截至2月2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09例,新增死亡病例150例(湖北149例,海南1例),新增疑似病例620例。

全国疫情流行的中心仍然在武汉市和湖北省,总体疫情趋势受湖北省、武汉市影响较大,目前新增和累计确诊数据预示全国整体防控效果向好,新增病例呈下降趋势。

昨日,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研判:如果春节后复工,大规模人员流动不引起第二波病例,疫情将逐步进入拖尾阶段。全国除湖北省外新发病例数下降明显,输入性病例数明显减少,但本地病例数增加,以聚集性疫情为主,表明已进入社区传播期,重中之重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防控聚集性疫情,切断传播途径,救治危重症患者。

围堵政策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可是随着新冠病毒展现新特点,未来的防控将再次面临挑战。

围堵之后通常要进入缓疫阶段。所谓缓疫(mitigation),是指为了减轻疫情对医疗服务和社会运行产生的冲击和压力,采用医学和非医学干预策略和措施,延缓疫情增长速度,推迟流行高峰到来时间,压低峰值的策略。

“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毒力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是临床上显示出更多的传播隐秘性。比如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和无症状感染者,现在也出现了康复者病情复发等情况,这些都让防控更困难。但是一直坚持围堵已经不合适,代价很大,如何实施缓疫是目前阶段需要考虑的。”上述专家表示。

一位临床专家表示,临床表现显示,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包括有肺炎和无肺炎的患者;此外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其中包括尚未发病者和隐性感染者。

“但是目前虽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但中低热者比例较高,持续高热者病情重。特别是部分重症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病情极期多在9~12天。”上述临床专家表示。

中低热、特别是中低热的重症,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加上无症状传染源,这些都成为未来疫情防控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漏掉的感染者

从2月10日起,各地结束春节假期,逐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大量人员返城返岗,疫情防控面临更大压力。

“这些问题给传播阻断增加了难度,但这些在传播中不占主导地位,只要我们尽可能及时地发现和隔离病人,就能够阻断传播。只不过这个过程要拖得长一些,代价大一些。”上述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目前的疫情已经不局限在湖北。据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调查资料,传染源广泛分布于社区和农村,各种临床类型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大量轻型病例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因无法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是社区传播和聚集性疫情的主要传染源。由于诊断试剂的敏感性、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能漏检。再加上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轻型患者就诊不及时,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上述情况表明,传染源广泛存在于社区、农村,加之春节复工后人员大量流动,发现和控制潜在传染源会非常困难。

当前疫情流行还处在早期,全人群的自然免疫水平还较低,仍存在大量的易感人群。同时,部分易感人群(包括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弱,仍可能增加人群新发感染的风险。

由此可见,这些漏掉的传染源将给缓疫政策带来巨大挑战。在目前还没有真正找到有效抗病毒药物,而疫苗的研发也远水不解近渴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目前不应过分强调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在防控中的作用。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保护易感人群的最有效办法还是减少感染的机会。

湖北交通封锁酌情延期

“由于当前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其他各省市疫情控制情况不同,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员的防控策略应分类施策。”上述流行病学专家表示。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也提出了更详细的建议:武汉市及湖北省的疫情防控仍然是重中之重,应采取更大力度、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在迅速落实中央部署的各项措施基础上,加强疫情研判。如果疫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建议交通封锁酌情延期;待疫情流行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后,可考虑调整防控对策,逐步恢复对外交通和城市正常生活、工作秩序。湖北疫情重点地区应采取上述同样策略和措施。

而全国其他省份应把及早发现控制传染源,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严防社区扩散,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加强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外地返回居住地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强化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和防控,严控人群成规模聚集活动。重点关注三类地区疫情,特别是家庭、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与社区聚集性疫情发生发展的情况:一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省市;二是与湖北省、武汉市邻近的河南、安徽、江西、山东等自武汉市流入人口较多的省份;三是近期疫情波动异常的省份。

此外,建议尽快建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防控体系:开展发热门诊病例监测、流感监测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是发现和防控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基础和重要措施。为了筛查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原卫生部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2007年发布《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并于2013年进行了修订。此外,原卫生部又下发了发热门诊监测、流感监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监测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原来的监测策略已不适应新形势,建议在疫情应急处置阶段转入流行高峰持续防控阶段时,尽快将上述方案整合,修订为《急性呼吸道疾病综合监测方案》,并在全国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