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一家生产试剂盒的抗疫企业复工生态:不缺钱,缺人

2020-02-19 18:13:37来源:第一财经

金融机构有了扶持政策,产能要扩大,但招聘却成了最首要的问题。不缺钱,缺人——可以说是记者采访到的抗疫物资生产企业的复工生态。

特殊的春节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全国随即进入抗击疫情阶段,广州的几家大型医院立即组织了支援武汉疫区的医疗队,而为支持医疗队,对抗病毒疫情,广州合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众生物”)总经理范绍钦在除夕向公司发出了动员令,要求留守人员从仓库调拨医院所急需用于检测、发现病毒的ESCO生物安全柜、Eppdorf移液器等相关病毒检测仪器设备,从备货、打包、运输、设备安装、调试,直至正式投入使用,整个过程不超过32小时。

大年初一,广州伯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伯信生物”)王晓香组织公司骨干电话会议,定下了两个研发项目,要求研发团队把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出来,并且一定要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做到最高标准,接到任务后,伯信生物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返岗上班,一位技术总监甚至带着被子和衣服直接住在了公司。

伯信生物成立于2011年8月,是广州一家从事精准医疗个体化诊断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与伯信生物几乎同一时间行动的还有广州维伯鑫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维伯鑫生物”),这也是一家从事分子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中小企业。

维伯鑫生物创始股东刘健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针对疫情快速发展,使检测用试剂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公司的研发部门第一时间成立了项目小组,研发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在年初四进行投产,如今已免费发放了约10万份到武汉地区。

据了解,在广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厂家大概有十余家,既有如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也有诸如维伯鑫生物、伯信生物等中小企业。

但由于核酸试剂盒属于医疗器械,上市前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所以,在未拿到审批之前,这些企业生产的检测盒依旧进不了医院系统,只能供应给疾控中心。

“我们也在随时启动疫情防控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应急审评审批,但产品注册方面公司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刘健翊说。

“国家已经开通了应急审批通道,我们也已经在提交资料进行审批,希望尽快拿到批文。另外也向国家科技局提交我们的产品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王晓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由于疫情进展太快,必须短时间内就要拿出检测手段,这也造成了疫情前期试剂盒在稳定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出现假阴性等问题,致使很多患者没有纳入隔离,对于疫情控制非常不利。为此,在后期,试剂盒生产商均对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和试剂的灵敏度要求得更加严格。

“国家疾控也给出了相应的研发指南,所以研发这块,我觉得可能大家都差不多,当然不同的团队略有差异,而最主要的,我认为还是品控。”刘健翊说。

“我们也采取了一步法技术避免污染,提高灵敏度,针对新冠病毒基因组不同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进行检测,避免病毒变异而引起的假阴性检测。”王晓香说。

“用工荒”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障抗疫物资的生产,金融业也在加大对抗疫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以低息信用贷款保驾护航。

“资金对于公司来说肯定是问题,前期的研发费用公司是可以承担的,主要是后期的生产阶段,可能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王晓香说,但是目前基本上可以落实了,有些投资公司还有个人资金将会注入,另外,工商银行和广州银行也在和我们积极接洽,进行授信。

“我相信,为抗击疫情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如果在资金上遇到困难,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支持的。”王晓香说。

刘健翊透露,地方政府在帮忙联系银行发放信用贷款,“贷款利率都有很大的优惠,我们接触了几家银行,基本都是给出了银行能承受的最低利率。”他说。

目前来看,钱,是能解决的问题,但人的问题没有解决。

由于疫情需要,抗疫企业也普遍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产能,但随着产能的扩张,带来了人员配给的不足,而目前在疫情尚未彻底结束之前,全国人口流动依旧受到限制。

王晓香说,拿到批文后,产品就可以进到医院,这就要涉及到扩大产能。伯信生物目前的产量是5000人份/天,扩大产能后,可以达到50000人份/天,需要的人手也会增加,我们也在发布招聘广告,这也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范绍钦表示,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配合国家政策,自复工以来到现在,以轮岗+在线办公为主,而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招聘。

“近三年,我们的业绩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今年的增长目标定的也是比较高的,由此需要招聘很多员工,而目前的招聘情况会影响到支撑业绩增长的人员需求。”范绍钦说。

事实上,不仅仅是抗疫企业,目前复工的企业基本都遇到了招聘门槛。在以往,每年春节过后,招工企业都要上演一轮“抢人大战”,而今年的“用工荒”形势目前比较严峻。一家食品、保健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由于生产线工人不够,导致公司所有员工、甚至高管等,都需要轮流到生产线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