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专家提醒新冠药物审批加速同时应尊重循证,首例尸检将提供病理学依据

2020-02-17 18:12:45来源:第一财经

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倍受关注,在尚无针对性较强的“特效药”被临床验证之前,一些仿制药已经“捷足先登”,另外一些免疫抗体药物也已经在加速临床试验中。不过专家提醒称,紧急情况下的临床审批加速也应尊重循证医学。

匆忙“下赛场”的流感药

海正药业2月1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法维拉韦片(又称:法匹拉韦片)的《药品注册批件》。

法匹拉韦获批的适应症用于流感的治疗。不过海正药业称:“在此前国家科研攻关组的试验中,法匹拉韦对新冠病毒初步显示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基于此,海正药业也正考虑申请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

目前除了法匹拉韦,磷酸氯喹、瑞德西韦也被发现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在最近一次的公开声明中仍然表示:“目前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或者疫苗研发出来。”

一位中国知名生命科学教授在微博中写道:“虽然这个药物的适应症是治疗流感,但是不管是从药监局的声明还是史无前例的加速批准(只用了几天时间),还是海正药业自己的规划(一旦获批上市,临床专家小范围给药治疗新冠肺炎),都是准备把这个要当新冠肺炎的药物直接推向临床一线的。”

但是他特别指出:“问题是和磷酸氯喹、瑞德西韦一样,法匹拉韦治疗新冠肺炎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还在进行中。没有严格的证据证明药物对新冠患者安全有效的时候,它已经被赋予了极大的希望,干脆开始下赛场了。”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个新发传染病还没有特效药,对病人的治疗方案主要靠摸索+总结。”

他表示,通过与新型冠状病毒一个多月的“过招”,早期使用过的抗艾滋病类药物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片对抗病毒临床效果不明显,对一些病人还会有腹泻等副作用,目前不再推荐使用。同样不推荐的还有丙种球蛋白。

胡必杰教授还说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激素后,肺部影像并不会明显改善,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中药退热。

肿瘤免疫药临床引争议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相关药品临床试验官方注册信息发现,截至目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临床试验的数量已经有130余个,包括药物、诊断、临床研究等项目。其中一些已经注册临床试验的药物引起业内专家的关注。

2月14日,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再增1项多中心、随机对照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登记。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作为PD-1治疗组出现在干预措施中,目的是探究PD-1和胸腺肽用于伴随淋巴细胞减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

根据公开注册信息,这项临床试验已经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查,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其他医院开展。

注射胸腺肽能够提升免疫力,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效果。胡必杰教授表示:“很多去了武汉前线的医生护士,为了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注射了胸腺肽。一些老年人的了新冠肺炎后,也考虑皮下注射胸腺肽,这对阻止病情重症化、缩短排毒时间具有一定效果。”

不过对于使用PD-1药物来治疗重症患者引发了争议。据了解,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是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可与人PD-1受体结合,并阻断PD-1/PD-L1通路,恢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从而形成癌症免疫治疗基础。

有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该药物的临床试验属于救急的临床I期、II期研究,但如果想开展,至少要有一些免疫治疗可以抗病毒、或者治疗病毒引起的免疫风暴等相关感染的证据。但通过检索医学论文搜索网站PUBMED,没有发现任何相关证据。

“无论病情多严峻,药物治疗的探索是要寻找科学原则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原则是总则,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是过程。”一位相关部门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任何药物研发,都需要经过临床前的探索(包括细胞系、动物等)验证,初步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能开展临床I/II/III/IV期研究。I期研究安全性,II期研究计量爬坡和初步有效性,III期研究有效性,IV期验证有效性。”

上述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药物当初获批,原理是研究了肿瘤为什么能够逃逸人体T细胞监控杀伤。“这里一定要注意,是T细胞,是细胞杀伤。而人体还有B细胞作为免疫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才是对抗病毒感染的工具。”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所以从机制上,并没有治疗的可行性机制。”他还提示到,PD-1本身在肿瘤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引起免疫性肺炎,也是免疫炎症风暴。

对此,第一财经咨询了参与了这项临床试验的一线医生。他向第一记者介绍了为何会想到用免疫调节来对新冠病人进行治疗的机理。他表示:“PD-1主要是淋巴细胞,也就是T细胞的受体,他对T细胞有负反馈作用,意思是可以减少T细胞。如果能把这个通路利用单抗药来阻断,这样就可以提高患者的淋巴细胞值。我们正在积极地进行试验,看看能不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不过这位医生也强调:“在临床试验结果没出来前,一切都是未知的,虽然理论上会有作用,但和实际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等昨晚临床试验才有结论。”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临床试验病人仍在招募中,入组预计要半个月左右。

尸检将为药理分析带来飞跃

上述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目前尚未取得病检结果,因此对于导致病人死亡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如果没有病理就无法探究重症新冠病人死去的原因。需要有病检和病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这个疾病。”他在2月15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不过就在当晚8点多,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病人家属授权同意捐献遗体进行解剖,成为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尸检案例。这一消息振奋了中国的医学界。2月16日凌晨3点多,遗体解剖工作完成,首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送检。

尸检对于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病理的改变以及疾病机制等意义重大,能从根本上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性和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人体生理病理的改变,我们医生更多的是根据临床症状去推断,没有病理学的依据。这个(遗体捐献)的决定,对于我们后续认知新冠状肺炎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一位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在当天的抗疫日记中写道。

“在没有尸检第一手资料结果拿到前,一切关于导致白肺的原因都是猜测,我们不清楚到底是病毒炎症渗出还是继发炎症风暴。而现在哪怕有一例尸检,都可能对这场战役是全局性决定性的证据和帮助。”一位国家卫健委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2月17日上午八点半,一辆载着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新冠肺炎病因诊断专家组的D952次动车鸣响了汽笛。该专家组由国家卫健委委派,将赴武汉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学和病因诊断的研究工作。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病理结果最快将于1周左右得出,但是否公布仍有待相关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