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疫情防控的密切展开,多项官方报告出炉,披露了感染病例的最新信息。
1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也显示,潜伏期一般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同源性达85%。
1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态势分析与风险评估组”也发布了最新的“中国201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展和风险评估 ”(以下简称《评估报告》)。该评估报告的研究利用了截至1月26日24时的病例数据。截至 1 月 26 日 24 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 30 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2744 例,其中重症 461 例,死亡 80例。
评估报告称,2019 新型冠状病毒从进入人群传播至今 1 个多月,尚处于社区传播的早期阶段。随着中国政府强有力防控措施的落实,有望使疫情围堵工作达到预期的防控效果,避免疫情发生更大规模的流行乃至大流行。
对当前疾病的认识,评估报告称,疾病早期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气促,少数患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重症、危重症患者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 1 周后恢复。
评估报告称,目前发现的病例男:女比例为 1.16:1。年龄中位数为 49 岁,范围为 9 个月~96 岁,15 岁以下年龄组病例占不到 0.6%。潜伏期平均10 天(1-14 天)。有基础性疾病、年龄大的患者容易发生重症和死亡。目前初步数据提示重症肺炎比例约为 16.8%(461/2744);已经在流感样病例监测标本中发现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也有隐性感染证据,因此推测重症肺炎比例应该低于 16.4%,病死率也会低于 3%。具体的临床感染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据。
评估报告还显示,从现场的溯源调查、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和既往疾病监测血清标本检测等证据推测,目前认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起源于野生动物,可能于 2019 年 12 月初经由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某种野生动物外溢及其市场环境污染感染人,进而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
评估报告强调,目前证据提示该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人际传播指数(R0)在 2~3 之间。目前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该病在潜伏期内有传染性。
1月27日,WHO发布最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状况报告”称,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为2-10天。截至当天共收到37例中国以外的病例,据不完全统计,患者年龄在2岁到74岁之间,中位数为45岁,71%的患者为男性。
WHO报告也表示,当前了解受感染的病人将病毒传播出去的因素,这对加大控制努力至关重要,特别是详细的流行病学信息需要更多感染者信息来确定病毒的感染期,尤其是针对无症状的个体或潜伏期。
这也为中国境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疫情防控也带来了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