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力度超前,保险业几乎已完全对外资敞开大门。目前,财险公司已可以100%外资持股,明年起,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也可突破51%,达到100%。
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加码”中国市场的态势已很明显。中国市场的机会不言而喻,瑞再预测,中国将在10-15年后成为最大保险市场。该机构稍早前发布报告称,全球保险业呈持续增长趋势,预计2020、2021年,全球非寿险与寿险保费均能实现3%左右的增速,预计2020年,中国非寿险保费将增长9%,寿险保费将增长11%。
在诸多不确定性中,中国保险市场成长性是确定性事件,已有数家全球保险巨头表态“中国是重要战略市场”。
外资“跑步入场”,又到了评估影响的时候。它们将给市场带来什么?
早在2001年“入世”时,保险业由于开放力度较大,财险和再保险领域对外资完全放开,行业一度担忧“狼来了”。不过,近20年过去,市场这一担忧逐渐打消了——外资总体份额较低,它们好像并没那么可怕。
但是,“总体份额”这一数据,并不能代表这些年来外资险企在中国的真实情况。
从寿险业看,在中资公司受监管政策影响而起落时,外资公司展现出超越政策周期的业务增长。比如,最典型的是100%外资持股公司友邦,在自2017年以来的最新一轮政策收紧过程中,其新业务价值仍保持20%以上高增长。其他合资寿险公司也有稳定增长,它们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了稳健、价值经营模式。这与中资险企在规模和效益上摇摆不定、新单和新业务价值普遍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在财险领域,外资的保险公司目前一共22家,大多以外资独资的中国分公司的形式存在,主体数量占财险行业的25%,但市场份额占比仅约2%,从规模角度看,外资对行业来说影响甚微。不过,以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外资财险公司在一些细分领域已经举足轻重。比如,一份上海地区交流的信息显示,当地财险市场上大概11%的外资机构,在责任保险业务的份额达25%,在货物运输保险市场占比接近30%,在高端健康险的份额更是超过三分之一(34.84%)。
总体份额不到2%,但在细分市场占比却能有1/4,甚至是1/3,两相对比,结论就非常有意思。可以说,外资险企不贪大求全,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一些自己有优势的特定险种和细分市场领域去深耕,并取得一定市场份额,甚至成为领头羊。
可以预期,在进一步开放和提高外资股比的情况下,更多外资会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不过,这可能并不会影响大的市场格局,然而在更多细分市场,外资的存在感可能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