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连涨三日,突破3000点;创业板站上1800点,创出2019年新高。
“A股接连上涨是多方面因素导致。”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包括经济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大幅缓和、国内经济数据改善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等。
“外部环境改善是一个方面,会带动投资者提升风险偏好,但投资者对股市看好的核心支撑,还是来自中国经济内部已经出现的向好变化。”方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国鹏认为,12月份以来多项经济数据呈现改善,这种边际变化是行情的重要支撑点。
从资本市场内部来看,证券法四审在即,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证监会也在多渠道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A股市场生态的改善正在潜移默化间发生。
宏观政策“积极”
A股市场自上周五开始出现连续上涨,截至12月17日收盘,三大指数全线上扬,沪指上涨1.27%,报收于3022.42点,北向资金净流入88.06亿元。
胡国鹏认为,市场演绎的逻辑正从政策预期到经济企稳,而经济的变化是股票市场的基础。
今年8月份以来逆周期政策加码,包括8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切实降低实际融资利率、9月份央行全面降准50BP(基点),10月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1月份央行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同时财政部下发1万亿的专项债额度等等。
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又让市场看到更多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基调还是偏宽松的。”胡国鹏称。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相继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精神。人民银行会议称,做好明年的金融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突出多项重点工作。
首先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包括,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注重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降低民营小微企业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同时要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改善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对制造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等等。
银保监会会议表示,将改进和完善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发挥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优化信贷供给结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等。
证监会会议表示,将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紧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实落地,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政策层层加码进行逆周期调节,效果也在经济数据上得到体现。
12月16日,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1~11月经济数据。11月工业增加值增速6.2%,较10月明显回升,并创下5个月新高,反映工业生产明显改善。同时,基建托底投资趋稳,消费回升并创短期新高。
经济数据回暖,机构集体看多。国泰君安近日发布2020年度全球经济展望称,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后,贸易摩擦不升级苗头已现。另一方面,对于经济主体信心的影响上,基建短期来看可能将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明年上半年在财政充当主力阶段,年初的基建投资发力是否出现“超预期”将是市场预期修复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经济未来两三个季度稳定在6%的增速是有一定支撑的。而且,经济结构性优化正在发生。”胡国鹏对记者分析称。
证券法四审在即
除了经济基本面预期发生变化,资本市场本身生态也有望加快改善。
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即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将于12月23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委员长会议建议审议多项法律草案,其中包括证券法修订草案。
证券法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大法,涉及方方面面。自2015年4月初审至今,证券法修订审议已经经历四年时间。与二读稿相比,草案三读稿增加了科创板注册制专节,并从证券的范围、证券的公开发行、证券交易行为、投资者保护、证券监管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赶在注册制授权到期之前,证券法终于迎来四年内的第四次审议。
关于证券法的修改,业内最关注两大要点,一是为注册制改革专门立法,意味着注册制正式实施面临更成熟的环境;二是加大违法处罚、提升违法成本,这将有利于减少市场违法行为,给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证券法修订草案最早由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提请审议。2015年4月和2017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二十七次会议分别对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
其间,根据国务院提出的议案,2015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为在证券法全面修改工作完成前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2018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又做出决定,将上述授权期限延长了两年至2020年2月29日。
“授权一季度就要到期了,预计注册制在创业板落地也有望在一季度实现。”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实际上证明投资者对注册制的接受程度是比较高的。创业板实行注册制,让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同时配合严格的退市制度,让更多劣质公司退市,其实可以为投资者买到好公司创造条件。
多举措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也是股市行情的基础支撑。投资者投入股市的真金白银,本质上是投进了上市公司。
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成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一项根本性工作。增量上,以注册制改革优化上市入口,向证券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公司;存量上,加强市场监管,完善退市机制,推动优胜劣汰,让好的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
证监会随后在学习精神时表示,将综合施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制度安排,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
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孙念瑞17日对此做出更详细解释。他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工程,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增量入口改革、存量出口改革、基础制度改革和监管方式四项改革措施,已经在推进。
其中,增量入口改革方面,主要是上市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平稳开局,建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持续监管制度、机制。
其次,存量出口改革方面,主要是退市端。2019年年初至今,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市18家:其中,主动退市1家,以面值退市为主强制退市9家,以重组出清资产方式退市8家,退市家数创近年之最。
孙念瑞解释称,退市本身不是目标,是盘活资源、倒逼改革的有效手段。从科创板来看,首次建立了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的综合类退市指标。这意味着过去濒临退市的公司靠卖房、卖资产、财政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简单拼凑甚至虚构利润保壳成为历史。
这些经验下一步也有望将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中得到推广。孙念瑞还称,在上市公司监管四项改革的基础上,证监会近期印发并实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上市公司质量有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