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向杲
11月18日,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的保险主论坛上,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罡发表了题为《拥抱开放新格局共推养老金市场新发展》的演讲。
在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中,第一支柱是政府养老金、第二支柱是雇主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与之对应,在养老金市场监管中,业务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统一。
目前,养老金市场主体包括寿险业、信托型养老保险公司、混合型养老保险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系养老金公司、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
养老金市场的竞争格局“各有所长、协同共赢”。以2019年6月底企业年金市场情况举例,受托领域保险系处于主导地位,投资领域保险系和基金系合计份额超过90%,托管和账管领域则以银行系为主。
结合本届年会“保险业对外开放与新格局”的主题。近年来,各国养老金资产配置的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在20个OECD国家中,2018年底养老金海外投资比重与2016年底相比,仅有6个国家出现小幅下降(不超过2个百分点),其余14个国家的海外配置比重均有所增加。
其中,智利是南美洲第一个OECD成员国,自1980年推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以来,该国养老金体系中市场参与程度较高,建立了完善的三支柱体系,并且以私有化的养老金管理公司为主的第二支柱作为主要力量。世界银行等机构多年来将智利的DC模式视为模范,被拉丁美、东南亚和东欧多个国家作为学习范本。
目前,金融行业对外开放蹄疾步稳。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指出,“我们特别欢迎那些拥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记录,在风险管控、信用评级、消费金融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丰富市场主体,创新金融产品,激发市场活力。”
在这种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养老金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现有市场主体看,机遇在于来自海外成熟养老金市场的资本、人才及公司治理、经营服务理念和前沿技术将形成鲶鱼效应,推动市场更加充分地竞争与更加成熟地发展;借助各类市场主体的优势与特长,构建以协同合作为基础的行业生态圈。
对现有市场主体的挑战是,中国养老金市场仍处于初始积累期,规模增长相对缓慢,新进外资主体将进一步强化本已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主体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相对匮乏的养老金专业人才将面临新进外资主体的进一步争夺与分流。
对于新进外资主体的机遇在于,中国养老保障三支柱制度改革的全面提速,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和日益加速的老龄化,将共同塑造空间巨大的养老金市场;借助养老金业务开拓,为由此延伸出的其他业务的协同展业创造条件。
新进外资主体的挑战是,养老金业务,尤其是第二支柱B2B业务具有典型的资源互换属性,新进外资主体的可换资源有限,业务拓展难度较大;受托业务对于属地化服务能力要求较高,新进外资主体的网点布局面临考验。
从四个维度共同推动中国养老金市场新发展的建议,分为监管原则、客户沟通、机构合作、产融结合。
具体而言,在监管原则上放开前端、协调中端、管住后端。其中,放开前端包括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增加海外资产配置;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入“合格默认投资工具”;扩大个人税延养老保险的试点范围等。协调中端包括建立养老金监管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研究重大监管问题;构建监管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管住后端包括坚持以“风险监管”代替“规模监管”;推进管理人风控系统与监管系统互联,重大事件实时自动触发监管报告;提高信息披露的颗粒度和频率。
在客户沟通上,以数据管理夯实信任基础与长期合作关系。他认为,养老金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也是长期的过程,核心是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养老金管理既是资金的运作,也是数据的管理。缴费、投资、领取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以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B端、C端客户的投资行为,实时展现养老金管理数据,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强化客户黏性,推动长期合作。为此,养老金管理机构应加大金融科技投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挖掘数据价值。
在机构合作上,优势互补、协同分工、合作共赢,以养老金管理细分生态推动金融大生态建设。在产融结合上,构建“养老金积累—市场化投资—养老金领取—保险产品对接—养老服务供给”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