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领域迎来一份来自最高院的重磅指引文件,对票据纠纷、证券、营业信托、财产保险、民间借贷等多个金融领域存在的争议或法律盲点进行了明确规定。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将对金融创新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法询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杨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高院发布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下称《纪要》)并不是法律法规,也不是司法解释,而是在审判中具体分析法律适用的理由时,可以根据纪要的相关规定进行说理。“这对于目前金融领域的全面治理整顿,以及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意义重大。”她称。
特别是在票据业务方面,《纪要》对目前市场上的不规范现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在合谋伪造贴现申请材料的情况下,贴现银行不具有票据权利;合法持票人向不具有法定贴现资质的当事人进行“贴现”的,应当认定无效;以票据贴现为手段的多链条融资模式引发的案件即为票据清单交易、封包交易等。
合谋伪造贴现有新处置
作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金融工具,今年以来,票据融资颇受各大银行追捧,被视作业务拓展的又一发力点,实现了快速增长,且票据已成为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方式之一。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票据融资增加1.7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
而在票据市场扩大的同时,风险也在滋生。从今年银保监会和各地监管局开出的罚单来看,票据业务是银行被罚重灾区,多达上百张。纵观被罚缘由,主要有“无真实贸易背景”和“违规贴现”等。
比如,日前潍坊银保监分局公布的一则对潍坊农商银行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潍坊农商银行因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违反了相关法律条例,被处以罚款30万;再如近日渤海银行上海同济支行因某票据承兑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严重不审慎,被处罚款50万元。
“贸易背景是目前票据业务开展的基础,银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有可能是为了冲信贷规模,因为贴现票据可以计入信贷。”一位股份行票据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银行存在合规、风控方面把控不严等情况,比如未能识别公司印章真假等,更有甚者,有意配合客户实现套利、套资金等。”
对于后者,根据《纪要》,如果是合谋伪造贴现申请材料,那么贴现银行不具有票据权利,只能基于基础民事权利,这不仅将使商业银行在贴现时更加审慎,也将有效打击民间以“票据自营”为主要业务的票据中介。
所谓“票据权利”,根据《票据法》相关规定,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付款请求权是指到期托收、提示付款的权利;追索权是向承兑人、背书前手在票据到期拒付的前提下,追索票款的权利。
“也就是说,如果被认定为合谋进行的贴现,那么贴现银行将丧失票据权利,只能基于资金支付等产生的基础民事关系去主张,而不能基于票据权利中的追索权去向承兑行、前手的所有背书企业去追索。”上述票据从业者告诉记者。
所谓“基础民事关系”,则代表着贴现行只能基于与贴现申请企业的贴现合同以及已向贴现申请企业付款这一事实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基础关系),来要求贴现申请企业返还资金,交换票据。如此一来,贴现企业如若无法还款,银行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追索到承兑行或前手,而是面临损失。
“未来银行将会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可能会大面积修订各自票据贴现合同文本的工作,研究从合同文本中如何保护贴现银行的利益,防范风险。”一位票据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另外,这种申请贴现的企业多数为票据中介公司,这相当于堵上了中介的路。”
民间票据中介买、卖皆难
让票据中介“难过”的还不止这一点,在收票端,路也越走越窄。在疯狂的纸票时代,为填补市场空白,票据中介曾以参与交易、撮合需求、投资顾问等方式深度游走于企业和银行之间。如今,虽然票据中介多以撮合需求、投资顾问这种“票据经纪”的形式存在,但“票据自营”仍未消失,被视为不合规地带。
比如在今年初,市场利率整体下行时期,部分票据中介利用银行体系信贷额度宽松、存贴价格倒挂时机,在“收票-存款-质押-贴现”套现的基础上,借助银行通道做转贴现业务,借助券商通道做票据资管业务,翻新套利模式。
而根据《纪要》,以后票据中介收票就没那么容易了。《纪要》显示,合法持票人向不具有法定贴现资质的当事人进行“贴现”的,该行为应当认定无效,贴现款和票据应当相互返还。这被业内认为是首次旗帜鲜明的对民间的票据买卖、民间票据“贴现”行为进行了定性。
“企业找民间不具有贴现资质的票据中介进行贴现,并不产生法律行为,不享有票据权利,应当返还。这进一步挤压了过去可以收票的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上述资深票据从业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另外,《纪要》还提到,人民法院在民商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具有法定资质的当事人以“贴现”为业的,因该行为涉嫌犯罪,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而这一条,被民间贴现工作者们称之为票据“核弹”。
另据上海票交所数据,截至11月18日,票据累计承兑金额已达17.10万亿元,贴现金额10.61万亿元,交易金额达44.93万亿。其中,今年前三季度,票据承兑金额同比增长14.41%,贴现金额同比增长33.79%,交易金额同比增长25.27%,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3.31%,比上年底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26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