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拟设消费金融公司的消息近日持续发酵。一方面,消费金融牌照当前备受大型科技公司青睐;另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近日调整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线。风口浪尖上,消费金融公司会如何反应,各主体业务将如何变化,市场对此高度关注。
队伍持续扩容
鱼跃医疗近日发布公告称,拟与蚂蚁集团、千方科技、国泰世华银行、宁德时代、南洋商业银行及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80亿元在重庆市设立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蚂蚁消费金融”),蚂蚁集团将持有蚂蚁消费金融50%的股份。
这意味着蚂蚁集团金融版图再添一员,此前蚂蚁集团已经囊括了银行、保险、支付、基金、小贷等多张金融牌照。
与此同时,光大银行控股子公司——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消费”)8月在北京揭牌开业,成为国内已开业的第2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光大银行持股60%、中青旅持股20%、台湾王道银行持股20%。
从试点之初的4家扩容至27家,消费金融公司在促进消费升级、践行普惠金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已发展到26家,注册资本433.4亿元,资产规模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服务客户达1.4亿人次。
截至目前,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大多属于银行系,不过,近年来多家科技巨头也相继进入这一市场。今年5月30日,小米公司持股50%的消费金融公司——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开业。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金融科技巨头可以凭借场景优势和出色的技术风控能力起到促进和规范带动作用。
面临调整压力
消费金融公司队伍不断扩容的同时,消费金融行业正面临民间借贷利率重划红线带来的挑战。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新修订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修改为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以最新发布的1年期LPR计,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和36%有较大幅度下降。
《规定》中明确,“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民间借贷利率重划红线,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是否会因此受影响?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理论上而言,不会对银保监会发放牌照的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带来直接影响。但在实际操作惯例中,由于部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标准往往参照民间借贷,预计民间借贷利率重划红线将对高定价部分融资产生影响。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适用的规则和利率标准不同,但部分地方法院的确会采用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来约束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因此对民间借贷利率重划红线也给消费金融公司带来调整压力,涉及下调利率,调整利率标识形式等。
董希淼表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主体众多,除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外,还有一些非金融机构参与,比如互联网平台、小贷公司等,真正受影响较大的是这些非金融机构。消费金融领域客户下沉进程放缓,市场对优质客户群体的争夺会更激烈。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适时调整产品定价、目标客群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此外,还要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和获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