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5年以来,深圳市人均赔付1.2万元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据腾讯微保提供的数据显示,“东莞市民保”上线2天(截至8月24日)就有超20万人成功参保。同时,据新一站保险网反馈,“盐城市民保”推出后,市民的投保热情也很高。
事实上,近期,多个城市已经推出“惠民保”,这些项目皆以低保费、高保额为特征,面向城市有医保的群体销售。由于有政府支持,加上互联网化的运营方式,参保群体巨大。业内人士认为,“惠民保”将为险企打开一条健康险的细分赛道。
两月内10多个城市上线
近期,各城市的“惠民保”争相上线,风头尽显。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近两个月,已有10多个城市推出相关产品。
杭州市民保、长沙星惠保、贵阳贵保宝、连云港连惠保、盐城市民保、嘉兴惠嘉保、温州惠医保……虽然名称不同,但这些保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城市普惠型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惠民保”)。在地方性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之下,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通过商保与医保的衔接,为超出医保范围的部分风险进行赔付,具有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参保群体以城市有医保的群体为基础。
根据公开信息,深圳于2015年最早试水惠民保,至今共有22个城市推出惠民保,其中有20个项目集中于今年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政策引导密不可分。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加速探索新型健康险发展模式。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分析认为:“在下沉市场和下沉人群中,商业健康险有巨大的刚性市场需求,而且这些客群往往和保险公司现有客群并不交叉。所以,尽管惠民保产品定位是普惠性质,不太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太多直接利润,但保险公司还是纷纷发力布局,这一方面是通过微利业务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变相实现低成本获取新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与当地政府以及医保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当地资源。”
从参与“惠民保”的保险公司来看,目前已有平安养老、平安健康、平安产险、泰康人寿、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东吴人寿、国寿财险、太保产险等十多家。
从“惠民保”的特点来看,其保费大多位于29元/年-69元/年,个别城市年度保费超过100元;从保障限额上看,都在100万元及以上。由于其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城市版的“百万医疗险”。
对此,新一站保险网总经理国婷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二者也有不同之处。从参保人群来看,“百万医疗险”不会限制投保人所在地域,但一般对健康告知的要求更加严格,“惠民保”则仅限于某一城市的有医保人群,实现社保和商保的衔接,对有既往症的投保人的处理方式不同,基本是一城一模式。因此,二者的精算逻辑并不相同,“惠民保”的群体特征更为聚焦。
国婷丽认为,从定位上看,“惠民保”是一项惠民工程,对于解决市民看病贵等难题有很大帮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经营该险种的主要目的是以服务去参加竞争,同时,通过参与这些项目获得丰富的多维数据,以帮助企业下一步升级产品、完善方案,实现健康险整体业务的壮大。
普惠险主打高性价比
根据目前“惠民保”落地城市的投保情况来看,市民的接受度较高。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为险企打开一条健康险发展的细分赛道。相关研究指出,如果整体运行状况良好,“惠民保”可以覆盖3亿-5亿国内人口,以60元/人的年保费测算,对应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80亿元-300亿元。
从已经实施了5年的深圳“惠民保”来看,根据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官方介绍,其定位为“政府重疾险”,今年的缴费标准为30元/人/医保年度。数据显示,2019医保年度深圳重疾补充保险参保人数达750万人,较2015年参保人数增加264万人,增幅为54.3%;截至2020年3月31日,5个医保年度合计赔付8.7亿元,受益人数6.9万人,人均赔付1.2万元。
从近期推出的多个城市“惠民保”来看,由于有互联网平台的深度介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初期的推广到位,投保群体较为庞大,这给“惠民保”的风险分散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不过,从“惠民保”的运营来看,目前仅有深圳运作时间较长,其参保群体数量庞大,受益人群也很广,其他城市的“惠民保”都还处在发展初期,运营情况尚待观察。
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惠民保”等普惠型健康险产品,主打优势即性价比,但如果出现后续赔付上升并大幅高于预期,或者业务质量有恶化趋势,保险公司不排除会采取与百万医疗险类似的策略。
他同时指出,“惠民保”是在大健康领域里的创新产品。长期而言,健康险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第一,普惠型的健康险,性价比是竞争关键,保险公司需要提高风控能力,降低欺诈风险,同时压缩销售费用,降低运营成本。第二,高端型的健康险,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更看重服务的品质、核保理赔的便利性,以及专属权益的专业价值等,所以保险公司对应的产品与服务策略应该以这些因素为出发点。第三,长期而言,健康险的定价很大程度上受医疗成本的影响,因此,保险公司能否实现有效控费,能否与医院、药企形成良性合作共赢的模式,能否在大健康产业链上找到更好的定位,实现消费者、医院、药企和自身利益之间的平衡,需要健康险行业进行持续的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