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揭牌一周年之际,前沿产业的发展目标锁定为要加快形成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上。
8月20日发布的《关于以“五个重要”为统领 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新片区要推动产业规模能级跨越发展,全力打造智能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此前一天(8月19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赴临港新片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李强指出,要坚持危中寻机,持续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抓紧强链、固链、补链,加快引进一批高能级项目、龙头型企业,加快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
作为这些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新片区将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和“信息飞鱼”四大重点产业园区。
上海高端制造业增长极
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围绕“7+5+4”产业集群体系进行,其中的“7”,是指七大前沿产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
“未来三年,新片区高端制造业对全市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至少达到1/3以上,成为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增长极。”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说,新片区作为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将在掌握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方面主动作为,成为承载大国重器的重要名片。
一年来,以“填补国家空白”“解决卡脖子技术”为战略目标,临港新片区全力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新能源企业、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集群,持续推进强链补链固链。
数据显示,临港新片区揭牌一年来,已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140个,涉及总投资约2000亿元。
接下来,临港新片区还将加快产业投资 “速度”,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显示度。持续招引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一个量化的指标是,到2022年,力争新增产业签约4000亿元,完成产业投资1500亿元。
形成稳定且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是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集聚的一大特征。
以集成电路为例,目前临港新片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环节全覆盖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目前已落地集成电路企业40余家,涵盖芯片制造、装备、材料、研发、封测等产业链重要环节。即使今年遭遇疫情影响,新片区依引进了格科微、新微、盛美、图临、天岳、中微、澜起、国科微等重点产业项目11个,涉及投资额660亿元左右。
在生物医药领域,新片区围绕以高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以及生命科技产业服务为重点的完整产业链、创新链和生态链,签约落地透景生命、君实生物、NAMSA医疗、臻格生物、药明康德等多家行业领先生命科技企业,总投资超1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超260亿元。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依托特斯拉、上海荣威等龙头企业,新片区打造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控制器等全产业链配套,引入进平新能源动力储能装备、长盈精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组件研制、均胜汽车安全系统等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250亿元。
对于这些前沿产业,刘平表示,还要进一步拓展产业布局“深度”。今年上海全市首推的26个特色产业园区中,3个(“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坐落于临港新片区。
“这些园区今后都将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布局,大力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刘平说。
比如,12平方公里“东方芯港”,今年以来正加快打造集设计、工艺制造、装备材料等于一体的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目前已经签约的有好几个百亿级投资项目,总投资已经超过千亿;
“生命蓝湾”正在打造从创新药到医疗器械的产业链,前期已经有30多个项目落地,涉及总投资达百亿级。“大飞机园”则围绕发展大型客机、航空发动机、卫星制造等重点领域,聚焦总装试飞、装机配套、航空材料等关键环节。
下一步,刘平表示,还会在临港新片区推出一批“小而美、专而精、精而强”的产业新载体,加强链条延伸和产业集聚。
千亿级产业集群如何打造
稳定且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所形成的粘性,是吸引企业落户临港新片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们的地块对面,就是供应商格科微。”闻泰科技(600745.SH)董事长助理邓安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8月19日下午,中国第一座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项目正式与临港新片区、临港集团签约。项目总投资12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能36万片。该项目拟建成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同时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测能力。
闻泰科技是该项目的投资方,谈及为什么落户临港新片区,邓安明说,上海作为中国半导体的产业龙头,无论芯片设计、晶圆、封测、设备、供应链都积累了深厚的基础。而且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半导体这一国家战略非常重视,重点投入资源,确保临港新片区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战略重地。
上海瞻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目标客户之一,是同样位于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Model3汽车的电机驱动中的核心元器件就是碳化硅MOSFET器件。
瞻芯电子是一家致力于碳化硅功率器件与配套芯片的产业化的高科技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基于6英寸碳化硅晶圆的SiC MOSFET和SBD工艺平台开发,预计9月份还将有一款碳化硅MOSFET器件通过工业级可靠性认证,这也将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瞻芯电子总经理张永熙博士说,新片区成立一年以来,格科微12寸生产线、新微半导体以及山东天岳碳化硅半导体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对集成电路产业集聚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带动效应。
接下来,从完善产业链布局的角度,张永熙建议说,临港新片区还应加速布局模拟、功率、化合物等特色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临港新片区的前沿产业之间,也在发生全新的关联,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布局。
以集成电路为例,在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布局中,集成电路上承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研究领域,下接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是产业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以,临港新片区的汽车产业也可以为闻泰科技带来客户。“我们的半导体器件主要用在汽车上,现在也在大力拓展消费电子的客户。”邓安明说。
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政策环境也是吸引企业落地的重要考量。
“上海的政策环境无疑是最好的,特别是临港。”邓安明说。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初步构筑了“1+4+X”的产业及创新生态支持政策体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说,这些产业政策优惠幅度大、涵盖环节广,支持性措施涉及企业落户、采购、研发、销售、资质认证、并购重组、外部环境建设、人才发展等多个环节,体现出专业化、全方位与精准化产业规划,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接下来,刘平表示,还要继续加大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护卫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比如,当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办法,争取让更多企业受益。
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明确,对新片区内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相关产品(技术)业务,并开展实质性生产或研发活动的符合条件的法人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我们希望临港的产业和金融政策也能够向芯片行业的中小企业倾斜,在这里培育出一个芯片、人工智能、软件企业扎堆聚集的新片区硅谷。”张永熙说,他了解到新片区也在推出相关的金融政策,包括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以及贷款贴息政策,这些政策对中早期科技企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行动方案》也提出,要构建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生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达到1500亿元以上,设立引导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在重点产业领域组建产业发展基金群;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资金。建立资本市场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对科创企业挂牌、上市的培育辅导和财政奖励。
下一步,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领域。“比如我们将和相关部门一起,在国家部委的指导下,在无人驾驶的高速路测试、基因检测等方面,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在新片区先行先试。”刘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