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界,当大部分LP都在捂紧钱袋子应对资本寒冬的时候,国资力量却在加大对于创投市场的投资,并逐渐演变成为LP中的主力军。疫情冲击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进入调整期,一场新的市场排位赛正在开始。
国资LP最活跃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过去20年都没有过的调整期,创投行业的募资结构、投资方向、退出路径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新的十年长跑已经开始。”在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上,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表示。
整体而言,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投市场依旧不容乐观。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募资4318亿元,成功募资的基金是1069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9.5%。今年上半年投资总金额是2669亿元,投向了2865家企业,投资金额同比下降了21.5%,投资案例数也下降了32.7%。
“近年来行业内募资确实很难,比前几年更困难。”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左丁表示。在他看来,除了受大环境影响,随着银行、信托、央企、地方平台等机构介入,股权投资市场上原有的资金分散化,进一步加剧了募资难度,导致专业化、规模化投资的效果难以发挥。
在募资难大背景下,钱从哪里来?如何选择LP变得尤为重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募资结构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
“2020年上半年LP国有控股加上国资参股资金的比例占到73.4%,这意味着国资背景的LP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力量。没有国资资金,那些体量很大的基金难以完成募集。”倪正东指出。一个更为具体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非国资LP单次平均出资额是1500万,而国资LP单次平均出资额是1.75亿人民币,是前者的12倍。
在多位投资人看来,国资LP之所以成为私募股权市场最活跃的参与者,一方面与此前“全民LP”、“全民VC/PE”之后,大量项目投资不及预期,退出通道不顺畅,LP数量急转直下有关。另一方面,在半导体、医疗健康、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国资LP更多扮演的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者的角色。
互联网不再是最大粮仓
募资结构的变化使得VC/PE投资方向也在发生改变。在过往很多年,互联网一直是投资者最为青睐的赛道,但今年上半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投资金额同比增加了215%,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投资金额同比增长了11.9%,而IT和互联网分别下降了42.7%和38.8%。
从退出层面而言,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最多的领域是半导体,有18家企业上市。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则位居科创板上市和境外上市排名的第一位。“当很多人还沉醉在互联网时代,认为互联网是投资行业最大的粮仓的时候,IPO数据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变化。”倪正东表示。
在行业内多家机构已经转舵半导体和医疗。左丁认为国内半导体设计、制造和封测厂商,能借助数字产业的契机发展壮大,国内基础软件供应商有望快速构建自己的生态。
“尤其是半导体行业,我国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应用市场,但自给率不高,随着国内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庞大应用市场需求的释放,以及国内相关政策的支持,会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动力,内部自给率有望快速提升,行业将迎来一波难得的发展机遇。”左丁表示。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认为疫情对于医疗板块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在疫情之下因为防范意识的增强,感冒药销量下滑了90%,儿科服务机构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但感染控制监测、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医学美容等增长迅猛。此外和芯片行业一样,医疗领域的一些基础部件和原材料仍然依赖进口,中国自主创新存在巨大机会。
调整期下机构的投资策略在发生变化。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建议,所有一级市场投资人要多花时间和二级市场交流,尊重二级市场估值,如果一、二级市场出现倒挂,那是一级市场估值体系出了问题。
他认为投资行业有大而强、小而富,但企业只有大而强,没有小而富、小而美。以前估值十亿美金以上的公司叫“独角兽”,现在二级市场优秀的投资机构对于二十亿美金市值以下的公司几乎不看,而是一定会选大公司。因为大公司会聚集更多的资源,有更强的流动性等。“目前中国千亿市值的公司数量还非常少,未来十年做投资一定要和千亿市值公司为伍,并争取能够在其中有10%以上的持股比例。”卫哲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