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险在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说起农业保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这句话被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反复提及。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农业保险大国。而从保险业内来看,农险也是各大险企在调整业务结构、发展非车险业务时的重要方向。在目前国内农险市场份额排名探花的中国太保内部,农业保险已然成为其非车险中的第一大险种。
2020年初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去年四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更是对未来十年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最终要在203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业内普遍认为,《指导意见》对于农业保险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险企该如何抓住?在顾越看来,保险产品创新、科技运用缺一不可。
农业保险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农业的产业振兴将带动整体农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尤其是农业保险中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品种的保险,包括成本、价格、收入保险,可以在金融手段上,保障农业产业稳定,鼓励产业发展信心。”顾越表示。
近几年,我国农业保险增长快速,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规模668.7亿元,同比增长19.5%,为全国1.7亿农户户次提供了3.6万亿元保险金额的风险保障,为0.3亿农户户次支付赔款452.8亿元,同比增长26.1%。
从行业内部来说,在车险承压之下,农业保险也成为大型险企发展非车险业务的重要战略方向。据顾越介绍,在太保产险内部,农险设有单独的事业部制管理,和车险、非车险并驾齐驱。从5年前开始全面涉足农业保险,太保产险的农险业务市场份额已上升到10%,尤其在2016年并表安信农险之后,近3年平均每年上升1.3pt以上,成为第二家全国业务全覆盖的产险公司。在太保产险的业务结构中,2019年农险(含安信农保)占整体非车险业务的17%,已然成为非车险第一大险种。而在今年一季度,太保产险的农险业务增长速度更是超过70%。
在顾越看来,监管层始终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尤其是去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首次把农业保险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推进,农业保险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指导意见》给出了未来十年农业保险的具体发展目标,包括2022年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农业保险密度达到500元/人。到2030年,农业保险持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总体发展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
顾越称,通过对我国近十年农业保险密度进行测算和对未来三年农业保险密度进行预测,2019年预测保险密度为358元/人,到2022年将达到527元/人,在保证达到目标下,未来三年农险保费增速至少在每年11.5%以上。 “我们预测,到2021年农业保险将超过1000亿元,2030年将达3000亿元以上。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较快,达到这一目标还是可期的。”
东兴证券亦预计,未来几年各地将继续出台农险支持政策,农险保费补贴力度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增长势头,农业保险年均增长率有望持续保持在15%以上,甚至达到20%,成为产险业务中极具增长潜力的险种。此外,近期新冠疫情爆发或短期内减少城市用工需求,推升农业生产人数,使得全年农产品产量增速达到阶段高值,进而催生农险市场新机会。“我们推算,农险业务将由此产生5%至10%的额外增长空间。”东兴证券分析称。
新型农业下的创新农险
尽管农业保险发展很快,但顾越认为,当前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农业保险的服务品种较为单一,风险保障水平偏低,与农业市场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符;二是农业保险的补贴方式单一;三是随着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增加,风险保障范围更加广泛。
顾越建议,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并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确定差异化的保费补贴比例之外,创新农业保险产品、金融工具以及新技术运用也是重点方向。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他们的风险保障需求已从传统的生产风险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转变。农产品价格/收入保险、保险+期货创新试点,结合涉农保证保险等产品,能有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需求,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风险管理,进而起到增信作用。”顾越表示。
同时,创新也是《指导意见》中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指导意见》,那就是通篇都在讲创新,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中国农业保险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而我们在发展农业保险之初就制定了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双创模式。”顾越表示。
在产品创新方面,《指导意见》提到了多个产品,包括鼓励推进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以及价格保险、“保险+期货”等创新型农险形式。
来源:东兴证券
其中,“保险+期货”的创新型价格保险模式是我国近年重点推进的新业务模式。
“保险和期货都是进行风险管理的手段,他们在风险平滑和转移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是一个很好的搭配。自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一号文件已经持续五年提到保险+期货。”顾越说。
东兴证券认为,在“保险+期货”模式下,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上相应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来转移相应产品的价格风险。与此同时,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以及通过自身农作物产量再保险渠道进行再保险,来对冲农产品价格下降和农作物减产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后,期货公司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下属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在期货市场的众多投资者中实现风险分散。
来源:东兴证券
据了解,虽然全面进入农险市场并不算早,但在2016年中国太保产险就开创了“保险+期货”模式,并开展了广西糖料蔗价格保险一期试点。目前太保产险试点的“保险+期货”模式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种是三大期货交易所支持的创新试点项目,第二种是期货公司推动的创新扶贫项目,第三种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试点项目,第四种是商业性“保险+期货”项目。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太保产险已在9大类交易品种承办了超150个项目,累计保费规模超11.6亿元。
据顾越介绍,目前行业内也开始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农业保险+信贷+保证保险”的金融产品联动模式。
科技武装
“今年疫情期间,内蒙古一位农户要为他的12000头奶牛投保养殖保险。在没有办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无人机进行智能点数;人工养殖海产品出险,我们采用深海探测生物数量清点技术,既准确,时效性又高。”说起如今农业保险中蕴含的科技力量,顾越显得格外兴奋。
在他看来,科技是太保产险在2015年进入农险市场后,作为“后进者”能够迅速站稳脚跟的一大秘诀。
“和车险标的相对简单统一的风险管理模式相比,农业保险标的众多、保险方式多元化、保险风险多样化,因此风险管理难度超过我们对传统保险的认知。例如,同样种植土豆,南方和北京的土壤、水温、品种等完全不一样,风险状况也不一样。我们常说国外的农业保险做得很好,就是因为他们大量应用现代技术。”顾越表示。
由于农险的承保勘探、定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科技在农业保险的全链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业内人士表示,通过科技赋能,险企的农险业务可以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大幅度提高勘探和定损的精准度,也可以借助科技来提高销售效率以及优化服务体验。
正因如此,各大险企在农险科技上的投入毫不含糊。顾越介绍,在太保产险内部,自从全面涉足农险以来,5年来每年均投入1亿元在战略投放科技研发上。
顾越称,今年太保产险正持续探索5G、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不过,目前在农业保险中仍存在人才缺口,尤其是新型技术人才以及农业生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