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央行发布4月金融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6个百分点。
此外,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0.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M2增速较快超出市场预期,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目前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畅通。货币创造增长较快,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货币派生效应增强。
二是,受疫情影响,财政支出加大,也使得银行流动性保持了相对充裕状态,有助于货币创造。下一阶段,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反映出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进一步加强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央行实施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下调政策利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M2增速明显回升。
其中,2月末,M2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3月份M2增速3年来首次破10%,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高于名义GDP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日益畅通。
多位专家此前预计,4月货币、信贷、社融增速有望“三速齐升”,M2同比增速可能会在11%~11.5%区间。
近日,最新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握好政策出台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此前央行的表述是:“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央行仍会继续保持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资金面大方向仍为宽松。
从“基本匹配”到“略高”,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表述的变化说明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将继续加码,金融数据将继续走高并高于名义GDP增速。他分析,“略高”的措辞意义重大,央行使用“基本匹配并略高”的表述充分说明了当前货币政策基调的变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继续强化,通过推高金融数据为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维稳经济增长。
李超预计,M2和社融增速的年内高点将达到12%以上,可能为名义GDP增速的两倍。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望达到名义GDP增速的1.5~2倍。
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早在3月国新办发布会上就表示,分阶段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实现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且可以略高一些。
王一峰认为,下一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对冲宏观经济下行、刺激总需求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在加强结构性调控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也会通过基础货币投放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
李超认为,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宽货币+宽信用”,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工具的组合,未来仍有降准、降息,且更加侧重宽信用,着重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政府和债券市场也是扩信用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