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金融委再提流动性合理充裕、严打财务造假,如何影响股市?

2020-05-06 13:12:44来源:第一财经

5月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的第二十八次会议要求,金融委各单位完善宏观预案,创造有效需求,优化供给结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政策质量,狠抓政策落实。

“上述态度表明,决策层对国内疫情受控后的宏观经济复苏状况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未来的政策可能同时兼顾供求两个维度,平衡短期的需求层面经济复苏和长期的供给层面结构改革,并要求金融政策为其提供合意的支持。”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透露了货币政策预期。

在他看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意味着不会有大水漫灌,这也是延续并重申了近期一系列重大会议的精神。

“我们预计货币政策的合理宽裕,主要将体现在未来根据实体经济需要,进一步降息降准、推动资金链上游宽裕,资金通过中小银行和资本市场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李湛称,随着金融环境的宽松及资金逐渐渗入实体经济部门,预计股市走势也会逐渐反映资金面的相对友好氛围,以及随后的企业基本面改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委会议重点强调了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的“零容忍”,并指出要高度重视国际商品市场风险。

一个月内3次喊话严打资本市场造假,这是金融委成立以来首次。金融委称,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坚决彻查,严肃处理。

“近期的瑞幸和原油宝事件,是资本市场造假和国际商品市场投资风险的两个典型案例,这两个领域的相应问题一直存在。个别中概股造假问题,对中国的海外上市企业造成的负向外部效应极大,一直为各界广泛诟病。”李湛认为,在当前背景下,这种造假行为容易被放大并诱导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产生普遍的偏见。

他预计,监管层一方面会根据国际国内的相关法律规则,加大对这类恶意造假案例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会更加积极地建立起更为有效的国际监管协调合作机制,提升上市公司造假调查取证的便利性。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推进,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要求和对上市企业、中介机构等违规惩处等方面,内外相关制度的收敛趋同性有望提高。

“个别境内经营、境外上市的企业未来想再利用相关制度规则和跨国执法取证困难等漏洞进行恶意造假的难度可能会加大。”他说。

对于金融委会议指出的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李湛预计,未来在国际商品投资方面会更具体地要求金融中介机构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进一步落实投资者风险分类原则、切实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在大宗商品等高风险投资领域设置更为明确细致的准入门槛等。

“原油宝的案例尽管是一个极端事件,但为国际大宗商品投资的高风险性提供了惨痛的现实注解。”李湛对记者称。

近期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启动、红筹企业境内上市门槛下调,A股上市入口进一步放宽。对此,有投资者担心,新股供给增加将对存量市场形成冲击。

李湛认为,当前制度做出了相应安排,但红筹企业回归,会考虑择时问题,不太可能出现市场行情不好时,大量企业短期扎堆回归上市的情况。因为这也不符合这些企业自身利益。

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经过国际市场投资者检验的优质红筹企业回归境内,有利于增加优质上市资源的规模,缓解长期以来国内资本市场持续存在的“过多资金追逐过少优质标的,导致估值溢价过高”的情形,这也是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的。

不过他也提示,退市风险值得关注。入口打通后,退市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未来退市的数量会增加。但也不太可能出现短期大规模退市的情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上市公司壳价值逐渐丧失,部分企业会在“留在市场”和“退出市场”之间做出利害权衡,届时A股市场低价值公司在一定程度的“仙股化”,这有助于扩大主动退市企业的规模。

“届时,每年有更多公司进入退市序列,将会是一个常态现象。”李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