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33家中药公司发布一季报逾七成盈利 中医药产业规模今年将达3万亿元

2020-04-29 11:03:05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包兴安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28日,已有33家中药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其中23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24家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占比72.7%。中医药在抗疫中的表现,让公众认识到了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性。近期,多地出台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分析师预计,2020年中医药产业规模将达3万亿元。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卫生产业研究分会副会长谭亚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大多数行业都不太景气,而和疫情相关的中医药需求得到增长,有些药材需求暴涨,推升了一季度相关上市药企的业绩增长。

“中医药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中医药总体有效率达到90%以上。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因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症向重症发展、提高治愈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等广受关注。

“随着国家出台多项利好政策,2020年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这次疫情将催化中医药产业加快向现代化发展。”易观医疗分析师陈乔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2020年中医药产业规模将达3万亿元。

陈乔姗认为,目前来看,整个中医药产业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供给来看,中药质量进一步提高、新品种数量增加、产能也在改善;从需求来看,新医保目录中,中药占比一半,中医诊所的营收也保持稳定。

去年10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

谭亚娣表示,虽然目前中医药行业发展存在执业资质、教育、价值等问题,但在政策支持下新一代少壮派的中医在成长中,越来越多的公众认识到西医的不足转而寻求高质量中医带来的健康价值。而且,中医诊断设备和诊疗软件等现代技术的应用给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利用税收政策撬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显现。

上海练塘药业有限公司(简称“练塘药业”)是一家专门从事中成药生产和加工的企业。公司生产的“复方羊角颗粒”等中成药销往全国各地。

疫情发生后,练塘药业于1月31日率先复工,积极投入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公司法人徐晴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一家传统中医药生产企业,练塘药业一路走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让公司长远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我们将努力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期,守护、发展和传承好中医药产业,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行业竞争力,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满足社会大众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练塘药业财务负责人顾秋妹已在此工作多年,她说:“公司这几年越做越好,离不开国家各项政策尤其是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据顾秋妹介绍,企业目前职工人数176人,其中残疾人59人,占比33.5%。因享受安置残疾人就业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2019年至今已收到退税近700万元。

上药余天成(上海)医药有限公司(简称“余天成医药”)是一家以生产中药饮片为基础,对黄芪、甘草、当归、党参等多品种中药饮片加工的企业。

“余天成品牌中医药的发展壮大伴随着国家发展进程,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疫情发生以来,税务部门大力支持我们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的落实让我们充满信心。”该公司总经理马玮芸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马玮芸表示,“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原材料取自于各种药用植物的根茎皮叶,经粗加工处理后再进行销售。按照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近两年100余万元收入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免征优惠。减税力度的不断增强提升了我们发展壮大的信心。作为老字号品牌,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们必定能历久弥新,不断实现自我跨越。”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四川省、河南省、山西省、广东省等多地出台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以此次疫情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

例如,近日,山西省印发《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提出,做大做强中药工业。加快产业联盟建设,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中医药有机融合,促进中医药生产、研发、物流、贸易等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

“期待中医药产业在现代信息技术加持下重新焕发活力。中药材并不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因为利润不高导致一些药材出现质量问题。要想真正提高中药材的质量,需要从需求端拉动,让中医师的收入和疗效挂钩,让中医师关注和决定自己所用药材的质量和来源形成产业链联动,这才是长久之计。”谭亚娣说。

陈乔姗认为,中医药需要在产业链上游渗透,保证原料质量;同时,加快产品质量改革,紧跟国家政策要求,让中药产品剂型多样化;此外,加强医院及医生教育力度,使更多医生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