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孙华:近日,促进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明确帮助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租压力的措施,成为监管层近期的主要任务。今日本报就多措并举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服务采访专家学者给予解读。
本报记者 刘琪
今年以来,国务院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加码。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促进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会议确定,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鼓励加大小微信贷投放。
相较于前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部署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此次会议更多的是通过考核手段和监管政策来推进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
“在疫情的影响下,广大中小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供应链产业链、保基本民生等六保工作成为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小微企业既是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市场主体之一,同时也是保就业保民生等六保的重要主体之一。”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监管对银行整体层面提出的支小支微考核要求,此次政策将考核标准细化到银行分支机构,针对性更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银行分支机构对普惠金融的重视程度,引导银行在行内考核中加大普惠金融的权重;另一方面也能促进银行在信贷额度配置、人员配置等层面加大对普惠金融业务的资源倾斜。
在温彬看来,与以往监管要求不同的是,对普惠金融的监管要求,从银行整体层面深入到了分支行局部层面,从监管对银行的外部考核具体到了银行内部考核,更直接、更具体地对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提出量化要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预计监管部门将明确商业银行小微业务考核细则,加强检查执行,必然带动商业银行在客户、规模、效益、质量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
实际上,长期以来监管部门都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有比较明确的量化要求。今年年初时,银保监会就表示,将重点从增量、降价、提质和扩面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从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来看,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4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93%,五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4%,在2019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0.3个百分点。截至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2.55万亿元,同比增速25.93%,远高于各项贷款的同比增速。
同时,黄洪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好政策落地工作,加大银企沟通协调力度,通过加强窗口指导、政策辅导、监测统计、总结评估等,督促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政策支持,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扣、政策效力不层层递减,不断提高企业的获得感。
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角度来看,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信贷质效,徐承远认为,一是在考核体系中适度增加普惠金融权重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同时在信贷额度分配、员工分配、FTP定价等层面适度向普惠金融倾斜。二是加强产品创新力度。基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信贷营销政策,银行可以研发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三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特征,加大金融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利用非财务信息、非结构化信息等大数据实现充分尽调,以控制相关业务的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