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新冠病毒血清型未改变 武汉病毒所研制疫苗将进入临床

2020-04-13 18:11:49来源:第一财经

近日剑桥大学的一篇研究论文称,新冠病毒毒株在全球发生变异,可分为3种亚型。这解释了为何新冠病毒在全球表现出更强的传染性。截至4月13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病毒确诊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80万例,死亡人数高达11.4万例。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回应病毒变异时表示,目前尚未观察到新冠病毒血清型有所改变,疫苗抗体对病毒的中和能力没有减弱。

继中国首款重组疫苗开展人体试验后,第一财经记者4月13日从武汉病毒研究所独家获悉,该研究机构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新冠疫苗也准备进入临床。

病毒变异较为保守

严景华研究员4月12日晚间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一场关于疫苗的直播分享中表示:“新冠病毒属于RNA核酸病毒,变异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从1月份以来观察到的所有的病毒基因序列来看,还没有观察到这种病毒血清型的改变。”

血清型是指根据免疫学原理,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可形成免疫复合物,以鉴定不同抗原(病毒)。在微生物学上,可以用来鉴定同种类微生物的不同型别。

“血清型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病毒疫苗打下去后产生的抗体,对国内外分离出的病毒株的结合能力是没有减弱的,中和能力是没有改变的。”严景华研究员表示,“所以现在它(病毒变异)还是比较保守的。”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机制是病毒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结合,进入人体并进行复制。目前新冠病毒疫苗的中和抗体主要是针对病毒的S1蛋白、RBD(受体结合区)以及S2蛋白。

严景华研究员说道:“病毒没有在关键的S蛋白上发生变异,可能是在其他蛋白上有变异,但相对其他病毒而言,新冠病毒的这种变异不是很快。”

针对新冠病毒是否会通过与人体细胞ACE2以外的蛋白结合,比如通过CD147蛋白进入人体,严景华研究员认为,可能性存在,但不是很大。

她说道:“ACE2肯定是最主要受体,CD147蛋白可能会是它的一个共同受体,也就是说有了这个受体,病毒进入人体的能力可以增强,但没有它,病毒也可以进入人体。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受体,可能性有,但我认为不是很大。”

严景华研究员对业内高度关注的新冠疫苗是否存在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回应称:“抗体依赖增强作用在过去其他病毒疫苗的研究中确实是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但是就新冠病毒而言,我们还没有数据证明疫苗存在抗体依赖增强。”

所谓的抗体依赖性增强是指,某些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多为非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后,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会增强病毒对人体的感染性,致命风险高,也引起一些研究人员的警惕。

中国第二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

严景华研究员透露,除了疫苗以外,抗体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进展。目前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与上海君实生物开发的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准备进入临床试验,同时开始产业化进程。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4月13日获悉,由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已经申请临床试验,获批后将成为中国第二个注册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在《自然评论药物发现》期刊上发表的最新分析文章称,尽管全球不同的团队采取了不同的疫苗研制技术路线,包括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灭活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等,但是公开信息显示,用于新冠疫苗研制的病毒抗原种类仍然很有限,主要是诱导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的中和抗体。

根据CEPI的统计,在全球疫苗研发方面,从今年2月至4月8日期间,全球针对新冠病毒已经有115个候选疫苗正在开发中,其中78个已经确认展开试验。

上述的78个候选疫苗中,72%由私营企业开发;28%由学术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等开发。最受关注的是5个候选疫苗,包括Moderna、康希诺生物、Inovio、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疗研究院等开发的疫苗。

从疫苗的研发地来看,46%在北美;18%在中国;18%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另外18%在欧洲。文章作者呼吁加强全球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并对疫苗研发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

CEPI早些时候预计,全球对新冠疫苗的资金投入将高达20亿美元。公开信息显示,CEPI在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CEPI已经向包括Moderna、Inovio、CureVac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团队等四家初创企业和研究机构各投入约900万美元,期待在最短的时间内筛选出有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