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1月信贷的“开门红”,2月信贷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而这也将在银行信贷投放的结构和节奏上有直观表现。
结构上来看,由于隔离等原因,以信用卡消费为代表的零售贷款受冲击更大;与之相对,对公领域信贷受影响有限,尽管部分信贷需求减弱,但涉及防疫的企业、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增加,是近期银行信贷支持的重点。据了解,目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抗击疫情合计信贷支持已超过1.2万亿元。
同时,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也不可忽视,存量贷款存在部分逾期可能,新增信贷更加下沉,考验银行风控能力,业内普遍预计,短期内银行不良贷款总体会有上升。而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3月6日晚间称,受疫情影响,银行总体不良贷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对此监管已有充分估计。目前,银行业拨备覆盖率在180%以上,资本充足率平均约14%,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
个贷受影响较大
疫情造成的经济活动放缓正直接作用于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个金业务。消费场景的骤减、房地产销售遇冷等无不影响着银行的零售信贷。“回过头来看,2月情况的确比较难。”某股份行个金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感叹道,特别是占据着“大头”的按揭贷款。
“1月住房贷款有一次性的集中投放,支撑数据增长,但到了2月,房地产成交量急速下滑,居民贷款需求萎缩,住房贷款的线下面签也受限制,所以影响比较大。”上述负责人称。
根据第三方发布的2月房地产公司销售数据,2月单月TOP100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达3243.3亿元,环比降低43.8%,同比降低37.9%,创下近几年来单月销售的最低记录。再从1~2月的累计销售金额来看,百强房企整体的业绩规模同比下降23.8%,其中,有超8成的百强房企2月单月和累计业绩同比双降。
除了住房按揭贷款外,个体经营贷也有所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延迟复工,个体户无法正常经营,贷款意愿不强烈。”上述负责人说。同时,隔离减少了居民外出游玩、购物、用餐等活动,使得居民在餐饮、休闲娱乐、文旅等领域的支出下降,进而导致信用卡消费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骤降。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计,2月个人贷款将下降3000亿元,其中住户短贷减少35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长有限,料仅增加500亿元。
不过,尽管短期内零售信贷表现稍弱,但并不影响全年投放。“全年来看,消费信贷仍是行内投放重点,疫情得到控制后,需求应该会释放。”沪上某股份行分行业务经理对记者称,“很多银行也在发力线上化场景特征明显的消费类贷款,在定价上也会有一定倾斜。”
相较个人贷款表现,对公信贷受到的影响较为有限。某城商行公司部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企业信贷发放上,存量基本未有变化,受影响的是一些新增贷款,由于企业2月没有开工,无法发放。”
但同时,对公领域也有积极因素推动。一方面,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投放较快,5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也在陆续发放中;另一方面,银行在加大防疫相关的信贷投放,比如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倾斜信贷资源等,大力支持口罩、消毒液生产商、医疗科研公司等;再者,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服务等行业的企业贷款展期,有授信的企业增加提款等,将支撑2月企业信贷小幅增加。廖志明预计,2月对公贷款增加1.2万亿元左右,而2019年同期是8341亿元。
某大行分行业务员对记者称:“疫情的到来让银行发现了一些新的业务机会,以往银行更多关注地产、批发零售、基建等领域,对线上业务关注较少,如今,也有银行开始看在线教育、网络平台、在线旅游、视频游戏、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
整体而言,考虑到疫情影响,尽管部分行业需求减弱,但抗疫类贷款的投放起到了对冲作用。不过,上述公司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拉长周期看,银行信贷投放仍将集中于基建等公共领域,主要还是延续原有项目的储备,毕竟大的投放要通过前期评估、授信准备,另外,房企开发贷可能也有增长。”
银行资产质量承压
不只是信贷结构的微变,受疫情影响,银行资产质量也备受关注。一方面,存量投放中,一些受冲击较为严重的企业或个人的贷款存在逾期可能;另一方面,新增投放中,政策激励之下信用下沉更加考验银行的风控管理能力。
“疫情发生以来,行内一直在摸排企业经营情况,特别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文娱等行业,一些企业现金流较为紧张,银行也在想办法看怎么帮助企业,但要考虑的是,度过这段时间后,如果企业经营无法回到正轨,那么到时银行的不良挑战将更大。”上述城商行公司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刘绍芳也分析,相较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疫情在短期内将加剧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疫情持续时间越长,中小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压力越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小银行客户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整体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第二,受经营范围限制,中小银行贷款往往与当地产业结构高度相关,贷款集中度较高,易受突发事件冲击。”刘绍芳称。
另外,新增贷款中,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是近期银行投放重点。上述大行信贷业务员对记者说:“这些企业通常存在抵质押物欠缺、财务信息不规范、经营风险较大等问题,银行在放贷时要下很大功夫,比如参考缴税等信息,目前行内对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的不良容忍度相对稍高。”
肖远企近日也表示,预计短期内银行不良贷款率会小幅上升,但幅度十分有限。据悉,银行业目前拨备达近6万亿元,是现存不良贷款的两倍。“银行每年产生2万多亿元的净利润,且资本充足率达到14.64%,有将近23万亿元的资本。即便不良率稍微上升,也可以应对。”肖远企称。
而为了缓解企业资金困难,日前监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主要针对的是生产经营性贷款,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以及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均包含在内。有观点称,这也可以起到防风险的作用,可防止疫情前银行的良好客户在疫情之后变为“不良”。
但也有市场人士担忧,认为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有可能导致企业逃废债问题,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攀升。对此,肖远企3月6日晚间回应称,受疫情影响,银行总体不良贷款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对此监管已有充分估计。
“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冲击是暂时的,不良贷款持续大幅攀升的经济金融基础并不存在。我国银行业拨备充足,拨备覆盖率在180%以上,资本充足率平均约14%,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肖远企称。
同时,他还强调,政策实施过程中,监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注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点支持前期经营正常、受疫情影响遇到暂时困难、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二是有效防范风险,对于贷款期间企业经营出现实质性变化的,及时予以相应处置;三是完善反欺诈模型运用,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立即停止融资支持,防范道德风险。而在企业复工复产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经营,如果这些企业仍不能按时正常还本付息,贷款该认定为不良的就要认定为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