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之下,政府层面正不断推出惠及中小微企业的政策,除税收、社保方面,多地政府更是制定了相应的金融措施,以解决企业资金难题。然而,市场上关于“融资难”的呼声仍然不减,资金传导在哪些方面还有待完善疏通?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日前采访了多位小微企业主和银行普惠金融部相关人士,他们的共识在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眼下信贷投放的一大阻碍。这种不对称的表现通常为:企业说,“我贷不到钱”;银行说,“我发行了XX产品”;企业答,“我不知道”······如此循环。
一位银行业资深从业者建议,相较于调整考核指标、制定激励机制等方式,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把政府政策传导下去,把银行产品推介出去。“关键还要将一些金融专业术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让小微企业主能够理解,毕竟他们大多都没有CFO(首席财务官)。”他对记者说道。
打通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沟”
传播学里有个理论叫“信息沟”,指现有信息水准较高或信息能力较强的人能在新技术到来之时获得更多优势。如今,在信贷领域,“信息沟”的现象愈发明显。
锱云(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锱云科技”)CEO张澄宇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由于公司人手不多,往往是一人身兼多职,很难再专门安排一个人研究金融政策,所以新政策出来后,要等到别人说才知道。”
他说,相关的信息通常是从银行客户经理那边了解到,但银行客户经理有限,要照顾好几家企业,可能并无法及时传递最新消息,这就又造成了信息的滞后。
锱云科技是一家传统制造业数字工厂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6年,产品线涵盖机床物联网,医疗物联网,车联网应用的咨询、开发、交付、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并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灵活交付方式。因为从事工业物联网领域,公司近两年得到了银行更多的关注。
相较之下,一些还未被覆盖到的小微企业,在信息触达上更为艰难。如不了解最新的政策、找不到相应的受理部门、弄不懂相关的公文条例、不知道是不是符合贷款标准、不会操作申报流程等等。“这就需要银行和政府加大在小微业务上的宣传力度,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触达这类人群。”上述银行业资深从业者对记者说。
他还建议,比如,政府方面,可将政策、流程、条规交给专门的平台去办,在平台上,罗列最新政策并进行解读,再通过业务线上办、政务透明办等方式,提高政策的穿透力;银行方面,对于一些诸如创业贷、发票贷等创新型信贷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介,帮助中小企业快速理解。
另外,对于企业主而言,也需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虽然技术在进步,信用环境在变化,但一些小微企业的观念还没有变,缺钱了习惯性的通过民间渠道来借,”某国有大行普惠事业部副总对记者说,“现在企业主要转变传统观念,多找银行问问。”
为小微企业“增信”
触达信息后,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下一个挑战便是能否获得“准入”,其中的核心是企业信用资质的核定。银行虽已确立支持小微企业的思路,但注重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收益也无可厚非。
放贷时,银行通常会考虑企业的经营情况、还款来源、资产情况、所从事行业及市场情况等因素。“而小微企业的经营较为灵活,管理相对不是很规范,通过他们提交的报表和数据,很难准确的追踪资金流向、把握经营情况,且采集到的客观数据相对有限,因此较难评判资质,放贷上也相对谨慎。”上述普惠事业部副总称。
但2018年以来,在货币政策、差别化监管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等“几家抬”的合力之下,银行正在向小微企业倾斜信贷资源。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5%;有贷款余额户数2100多万户,较年初增加380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64个百分点。
信贷倾斜的背后是银行利用数据进行的精准画像。近年来,为了便于金融机构更好了解小微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向银行开放了企业纳税、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市场监管、环保处罚、商标、司法判决等信息,打通了政府和银行间的信息壁垒,不仅为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供支撑,也为一部分企业提供了获得信贷的机会。
“不过这一方式并未普及,还有待增加覆盖面。”某城商行信息技术部人士对记者称,“另外,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数字化程度相对不高,需进一步提高数据使用能力。在数据使用中,还要特别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
第一财经记者还了解到,为了给贷款装上“双重保险”,银行一般在给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时,会与小微企业主签订一份连带责任的合同。“这就相当于企业贷款和个人捆绑了,即双借款人,但并不确定如果出现不良时,法律上是否认可,暂时这方面还是法律空白。”上述普惠事业部副总说道。
在给企业增信方面,专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亿服通CEO胡慧明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也可扩大与担保机构的合作,让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风险共担。“目前国家层面融资担保机构不够多,且流程复杂,多数小微企业并不了解申请方式,未来需进一步推广。”他称。
此外,不止于信贷资金,在解决企业融资难方面,胡慧明也建议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如推出纾困股权投资基金等,丰富企业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