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武汉一线医生呼吁:提前干预治疗 降低危重症率

2020-02-16 13:12:55来源:第一财经

越来越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正在提醒临床医生,对于病人各项指标的严密监测和及时的治疗干预,将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2月15日,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确诊重症病例11053例,占确诊病例56873例的比例接近20%。新增重症病例849例;其中湖北省重症病例10152例,武汉重症病例8335例。

不过除了湖北省之外的重症病例有所下降,占比由2月7日的9.44%降至7.45%。但下降程度仍不明显。这也意味着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务依然严峻。

武汉金银潭医院一位重症病房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旦转为危重症病人了,说实话现在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危重之前的提前干预是一种方法。所以我们也在加大前期病人各项指标的监测力度,尽早进行治疗干预,防止病人的病情向更严重的程度发展。”

这位从疫情暴发第一时间起就连续奋战在最前线的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轻重症转好的情况还是非常多的,但危重症的死亡率较高。

“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大表现就是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可以以此标准预判病人是否会转为危重症。”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可以掌握病人的各项指标,比如血液浓度、淋巴细胞、呼吸频率等等,我们有一套判断的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中,有80%的病例症状较轻,15%的病例为肺炎感染,症状较重,还有3%至5%的病例需要进ICU重点监护。

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当前重症患者采取哪些主要的救治措施,如何降低死亡率,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2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武汉重症病例占到所有确诊病例和住院病例的18%左右,我们提出了抗病毒治疗的方法、氧疗的方法,还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以及恢复者患者的血浆治疗等等。特别是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重点在抓有创呼吸机的使用,及早使用有创呼吸机,恢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把死亡率降下来。”

尽管如此,危重症病人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医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说道:“我们原来以为ECMO(外膜肺氧合,又称“人工肺”)可以对这些病人的治疗有效果,但是到了武汉之后,我们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很多病人到了重症了,已经不只是心肺功能受到了影响,而是整个循环系统都出现了问题,这给救治带来很大的难度。

此前根据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1月29日发表的一篇的论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的99个病例中,有17个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其中也包括了死亡的11个患者,重症病例中的死亡率极高,这些患者病情短期内出现恶化,最终多器官衰竭致死。

而在2月8日医学网站Medrxiv发表的一篇论文的预印本中提到,在对59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肾功能不全很常见。论文建议,在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肾功能时应高度谨慎,并强烈建议应用潜在的干预措施,包括持续的肾脏替代疗法(CRRT),以尽早保护患者的肾功能,从而有效降低危重症率和死亡率。

有研究数据表明,90%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集中在30岁至79岁年龄段,除去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剩下年龄段的患者能否恢复或者病情加重,主要取决于体内的免疫应答。

“除去严重的并发症之外,免疫应答是否适度很重要,这是最核心的平衡点。应答得好,患者就有一个好的预后,应答得不好,则会引起过度免疫,也就是我们说的炎症风暴。”一位参与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肾脏损伤研究项目的武汉一线医院的研究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针对新冠肺炎感染者身体里出现炎症风暴,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在2月15日的发布会上回应称:“炎症因子风暴实际是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外界的病毒和一些感染的诱因不分敌我时,过度反应造成对肌体的伤害。治疗过程中,尤其针对危重症的患者,如何抑制炎症风暴是治疗焦点。”

目前尚没有对炎症风暴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一些免疫药物仍在临床试验初期阶段,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待认证。这种情况下,重症科医生强烈呼吁,提前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进行医疗干预,避免患者病情加重,这也成为了目前控制重症率和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