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我在北京是如何救助武汉新冠肺炎病人的

2020-02-11 18:12:28来源:第一财经

我是一个武汉人,现在北京工作,亲戚、同学、朋友多在武汉市。自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一直为武汉的亲戚担心,特别是高龄85岁的老母,生怕她被传染上。

春节期间,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些被病毒感染者的求助信息,意识到疫情正在快速扩展中。从信息内容看,多是高度疑似病人,目前居家隔离,等待社区或医院安排的核酸测试,或自行到医院吊瓶打针,病人病情还在加重中。

随着疫情发展,在有武汉朋友的微信群中,病人的求救信渐渐增多。既有一些当地名人的,更多的则是普通市民,一些媒体如《第一财经》、《财新》、《三联生活周刊》等也就武汉病人救治现状做了公开报道,让我们身在外地的武汉游子揪心,更加关注各微信群转发的医疗资源短缺情况。

1月31日,我看到一个叫“米粒丫丫”群友发的信息,说人民日报管理层朋友委托她可以代病人上报信息,这是好消息。我把手头的求助信转给她了。她信息处理很快,有的病人说接到了关切电话,联系收治事宜。这让我信心大增,没想到在北京也能参与救人工作。后来只要看到群里发求助信息,我就立刻转发给这个信息渠道;同时也散发信息到微信群,请朋友帮忙收集求助病人信息。武汉有位企业家特别热心,发动同事收集病人信息,按照规定格式填表,前后有四十人左右报给了我。

问过“米粒丫丫”,病人求助信息是怎么处理的,她说报给中央督导组,经核实分类后,交办武汉市政府;目前重点是收治传染性最高的居家隔离病人。

2月5日中午,“米粒丫丫”说需要一些志愿者,帮助核实病人基本信息,包括是否确诊?哪种方式确诊(CT和核酸测试)?病情症状?主要方式是每个志愿者直接电话联系病人,核实后填表转报给她。我报名当了志愿者,很快“米粒丫丫”单独拉了一个11人的群,把我们编号,我是9号。随后她发了标准表格和第一批病人名单,我分到了5个病人信息。电话中,我们统一自报身份是人民日报志愿者。

按照名单联系方式,我在北京给5个病人联系人打了电话,了解到多数病人年龄较大,只做了CT确诊,核酸确诊需要排队申请。而如果不是双确诊,医院或隔离点是不收治的。这些老年病人就不得不一次次往社区或医院跑,申请核酸测试。武汉封城后,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禁行,他们不得不步行去医院,有的医院打针也要排队,病人常常要在医院折腾5、6个小时。武汉的冬天是湿冷交加的,病人和家属回家后往往筋疲力尽,又累又饿,病情多会加重。更糟糕的是因居家隔离,家庭实际没有隔离条件,家人也随之感染,最多的一家是7人感染。我每打一次电话,心情就沉重一分。

5日我接到5次单子,完成了25个病人的情况核实。为尽快完成统计,我也邀请了武汉一位高校老师帮我处理。至今,仍有访问过的病人来微信或电话说病情加重,能否联系帮忙紧急收治。一位姓宋的74岁病人,住硚口区古田社区,女儿电话中哭着求我帮忙,说爸爸快不行了。我前后报了三次,通过数个渠道申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9日傍晚时分,她微信说她爸爸被金银潭医院收治了,她激动表示跪谢我们这些好心人。

9日,按照“米粒丫丫”的要求我做了一次回访统计,5日-9日,我和那位老师完成核实病人情况如下:全部回访人数35人,其中入院12人,方舱5人,隔离点8人,待救8人(仍居家),自愈或缓解1人,死亡1人。

目前我的救助工作还在零星做着,这是病情与时间的赛跑。那位高校老师问我,这样何时是个头?我知道我们不是主渠道,所做的可能也只是杯水车薪、萤火之亮,但只要有一丝可能,我会继续努力下去。

(作者系本报评论作者,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