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新冠肺炎凶猛,农贸市场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2020-02-09 13:11:20来源:第一财经

农贸市场作为现代城市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与千家万户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工程展示点。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居民对农贸市场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传统农贸市场作为城乡农副产品交换的重要场所,普遍存在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监管不力等问题。

以这次新冠肺炎病毒为例,其来源渠道可能为武汉某海鲜批发市场,据2019年9月武汉有关部门发布的野生动物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相关信息,仅该海鲜批发市场就有近8家商户售卖野生动物,包括虎斑蛙、蛇、刺猬等。除此之外,该海鲜市场还存在没有办理经营或养殖许可证以及没有经过正规检疫部门检测等诸多非法经营的情况,导致2020年猪鼠年交替之际,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疫情汹涌而至。借春节人员流动高峰之机,在短时间内攻城略地,迅速扩散,无人能置身局外。

软硬件设施简陋且缺少标准化管理的农贸市场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消费质量及安全的需求,农贸市场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传统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卫生环境差、垃圾分类处置能力欠缺。农贸市场大多存在污水横流、气味难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情况,更没有符合现代环境管理要求的垃圾分类处置能力。

智能化程度低,运营管控能力弱。农贸市场目前多采用传统的线下现场管理,市场管理成本较大,多市场无法联动管理,监管部门无法实时监控市场经营情况。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时不时会发生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不诚信经营行为,对自身的经营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

缺乏供应链管理和市场准入管理。管理方采取传统的租赁模式经营市场,与商户是单纯的租赁与被租赁关系,商户日常经营的进货渠道广而杂,管理方无法全面监控市场供应链,对入驻商户和进场商品无法进行实时准入管理,无法有效的干预农产品价格及全面进行食品安全溯源。

缺少线上线下衔接环节,处置突发应急状况能力差。生鲜行业因其特殊的产品特性,互联网程度始终较低,但是经过此次新冠疫情的事件后,人们更多的发现对农贸生鲜行业进行互联网化改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作为人民群众生存最基础的安全食品供应不应因任何因素而受到影响。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农贸市场改造进展缓慢

农贸市场是国家“菜篮子”工程重要的环节,不可或缺。软硬件设施简陋的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消费质量及安全的需求,标准化和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国家近几年出台专项政策推进农贸市场改造,但实际进展缓慢且改造标准不一,智能化程度低。

为保障农产品供应,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设和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支持“菜篮子”产品规模化改造一批城市销地批发和零售市场、集贸市场,支持大中城市改造销地批发市场。

此后各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和推进传统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展却相对缓慢。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现有的农贸市场数量分别是750家、1000家、500家,2018年销售额分别达到600亿、750亿、550亿元,进行标准化改造的比例仍不足一半,进行智慧化改造的农贸市场数量更是屈指可数。

再以国家级中心城市郑州为例,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省份的省会,郑州市总人口超千万,按照改造240家农贸市场、新建80家农贸市场的规则,目前完成标准化改造的市场仅有不足百家,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智慧化农贸市场屈指可数,因此次疫情特殊,农贸市场在面对蔬菜配送需求的情况下,更多地是使用电话、微信等方式来实现线下需求的初级线上化,暴露出了农贸市场线上能力不足的短板。

在全国范围内,需要进行标准化改造的农贸市场的数量更是占到现有市场总量的60%以上,在一二线城市中有近50%的市场急需进行智慧化改造以适应今后的经济发展进程。

我国生鲜交易规模逐年增长,2016年,生鲜食品零售额达到4.53万亿元,预测到2019年,农产品零售额将达到5.3万亿元规模,传统农贸市场依然是居民购买生鲜的主要渠道,占比超过70%,由此可见农贸市场作为基础农产品流通场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

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2019年“新冠疫情”,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灾难在17年后再一次重演,这期间我国一直在整治和规范市场的道路上前进,经过此次疫情的考验,说明我们在涉及民生的大问题上的步伐还是太慢。为了不让这一次次悲剧重现,农贸市场标准化智慧化改造的“菜篮子”工程进度必须要放在改善民生问题的首要位置。

传统农贸市场升级建议

打造地标性复合型市集。日本的筑地、杭州的红石板、厦门的八市、郑州的中原老集市……这些标志性的农贸市场菜市场更能体现出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折射一座城市的形态和居民的生活面貌。鼓励新型业态市场发展,重点打造精品特色农贸市场,力争融入时尚、文化、创意、特色、品牌等新元素,融合旅游、休闲、购物、餐饮等行业,创新经营业态,使农贸市场从传统农产品购物场所转变为现代化消费服务平台,借以提升商业服务能力及食品安全环境,使农贸市场成为城市的窗口、文化的窗口。

强化生鲜供应链,打破行业流通壁垒。在农贸市场行业中建立专属生鲜供应链,彻底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人、财、物的全面实时监控。在复合型市集中设立农民合作社、自产自销、平价自营等专区,实现产销有效对接,真正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难”;大力发展农贸市场及产业链信息化改造,实施农副产品流通全链条、可视化管理。

直连城市垃圾系统,专项提升垃圾分类效能。复合型农贸市场可加强顶层设计,确保配套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同时可按照标准同步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推行果蔬菜皮就地处理、净菜上市,在农贸市场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实行购物塑料袋有偿提供,推广可重复使用的菜篮子、布袋子。并通过培训、自查等方式确保市集中的商户践行垃圾分类,实现行业自治,降低有关政府机关执法难度。农贸市场内经营产生的各类污水、冲洗水等须进入污水系统,同步做好雨污分离。同时可以以点带面,以线促网,形成全市垃圾分类大氛围。以基本商户为点,辐射相关产品垃圾分类知识;以市集垃圾设施为线,从小型生活垃圾、户外垃圾着手培养民众垃圾分类能力和意识;以市集丰富服务为面,使民众尽量将垃圾消化在市集内,减少户内垃圾的产量。

通过加强农贸市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实现农贸市场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促进市场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

打通供应链,实现食品安全全程溯源。区别于传统市场在肉菜类供应上的“各自为政”,复合型市集利用自身整合优势,为市场商户寻求稳定、可靠的上游供应商,积极引进“中央厨房”模式,配备农药残留检测室,加强市场销售食品的抽样检查,实现从销售到餐桌,养殖、加工、销售的每一环节都可追溯、可查证,从程序上最大限度的保证食品安全。

联通线上线下,实现全面智能化互动。打通线上线下经营渠道。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和物流配送,以新鲜、快捷、便利、安全为主要目标,结合电商及配送平台,建立直供直销、网上订购、连锁配送等模式,线下交易为线上商城导流,线上商城流量反补线下,满足新时代下的消费者的不同场景购物需求,同时助力商户实现多渠道经营,形成打造智慧复合型市集。同时,要求农贸市场范围500米内原则上不得设立“临时交易点”;农贸市场范围200米内不提倡设立与市场内经营水产、肉菜、蔬菜、豆制品、熟食等同类商品的经营单位。

实现多方共赢,针对目前农贸市场管理过程中分散、随意、无标准的痛点,在市场管理的过程中重点打造以合同管理为核心重点改造招商、运营方式,保障市场卫生环境,提高水、电、路等公共设施保障能力和消防安全设施建设;以支付结算为手段重点改造传统农贸资金流、物流无法统一问题;以大会员系统解决传统农贸市场独立运营,消费者黏性弱的问题。

打造持续进化型新型智慧农贸市场,助力实现智慧城市。复合型市集可以改变国内传统农贸市场管理方式,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智慧化、数字化,技术化、标准化方式改造传统农贸市场,以市场交易系统、智慧管理系统、智慧食安平台(检测、溯源、追踪)、智慧物流、O2O电商平台等系统平台和配套硬件产品的供应,打造国内现代化智慧农贸市场标杆。并可以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溯源为基础对接政府大数据平台,实现多元化服务功能和智慧化、规范化管理运营,解决政府监管难题,助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增强农贸市场治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只有有序的日常管理、完善的监管制度,贴心的人文关怀,整洁的环境布局,诚信的市场交易,高效的运营管理,才能拥有安全放心、环境舒心、服务上心、经营诚心的新型智慧农贸市场,才能将“菜篮子”工程真正的落到实处。

(作者系新沃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