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备受关注的通胀数据公布,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4.5%,涨幅较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高于市场预期的4.3%。在此背景下,市场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了货币政策未来调控之上。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尽管CPI“高位运行”,但政策层面和市场机构对通胀格局的预期较为充分,猪肉价格上涨推升的CPI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制约,总量问题和结构性问题是货币政策目前所关注的。
东吴证券分析师李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综合来看,目前CPI与PPI的变化与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述一致,并未有明显通胀或者通缩的基础,因此整体基调上预计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中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连平等人表示,物价结构性分化不应对宏观政策形成制约,少数价格上升的原因是供需结构性问题而非流动性抬升,因而不应对货币政策带来过度制约。宏观政策需要以稳为主,在扩需求、稳增长上发挥更大作用。
而为了应对CPI与PPI之间的裂口扩大,粤开证券宏观分析师张德礼认为,预计后续将以引导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为主,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短期将控制总量货币工具的使用,避免刺激全社会对物价上涨的预期。
从资金面来看,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的表现较为“沉默”,自11月20日起,已连续15个工作日暂停了逆回购操作,仅在12月6日对到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 进行了超额续作,一方面补充跨年资金,以呵护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为后续专项债发行做准备,有分析称,这或许意味着,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在下降。
而对于连续多天的逆回购停摆,央行多次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不过,目前市场上资金利率出现分化,短期资金利率下行,但一个月期、三个月期为主的中长期资金利率有所上扬。
12月10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隔夜品种下行14.7bp报2.1980%,7天期下行5.6bp报2.45%,1月期上行1.7bp报2.8580%,3月期上行0.3bp报3.0280%,这也反映出年内银行间的资金市场存在一定压力。
李勇对记者称,短期操作方面,预计央行仍将续作12月14日到期的2860亿MLF以呵护资金面并提供LPR锚定值,但出于珍惜降息空间以及防止通胀预期扩散考虑,预计央行短期不会调低MLF利率。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亦表示,“日前,央行表态要坚守币值稳定目标,预计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降低,货币政策首要目标预计将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胀形势而进行边际转换。”
国君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亦提到,短期内,货币政策仍将以结构性政策为主,但在2020年二季度后,随着通胀中枢的回落,货币政策空间或再次打开,降准降息都有可能。
对于未来降准的时点,有观点认为,明年一季度降准的可能性较大,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为专项债提前发行腾挪空间,二是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三是对冲1月新年、春节以及大月税期的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