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一年一度的年报高送转行情又将拉开帷幕。
虽然受高送转新规影响,2018年以来两市高送转公司家数及送转比例都出现较大幅度缩减,但作为A股市场的“保留节目”,年报高送转题材仍有望凝聚市场人气。
总结过往,年报高送转行情的演化主要分为4个阶段:一是预期布局阶段,主要集中在10月至12月;二是预案发布阶段,主要集中在次年3月至5月;三是除权派息前的“抢权行情”;四是除权派息后的“填权行情”。
近期,市场将开启本轮年报高送转行情的第一阶段,存在高送转预期的品种有望成为资金挖掘的重点。
高送转预期品种的挖掘需结合上市公司多项财务指标进行考量,而交易所去年发布的新规中,更是对上市公司实施高送转提出了多项具体的“硬性指标”。
2018年11月,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第1号——高比例送转股份》。新规对上市公司高送转提出多项限制条件,主要包括:相关股东在前3个月存在减持情形或后3个月存在减持计划的,公司不得披露高送转方案;公司净利润须两年连续增长(发生过并购重组例外),当期不得亏损等。
按图索骥,对于潜在的高送转标的,天风证券金融工程团队日前发布研报,基于预测模型并结合新规,筛选得到2019年报高送转预测名单。该预测模型的参数包括股价、总股本、上市年限、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资本公积、每股现金流、EPS(TTM)、近三年送转比率、近三年分红比率、半年报送转比率以及高送转新规的约束条件。
其测算得出了9只年报高送转潜在标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的多为2017年以来上市的次新股。而在近期市场整体低迷的环境下,次新股板块的强势表现或许就与高送转行情的预热有关。
高送转仅仅是“数字游戏”么?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认为,从金融学角度解释,“高送转行情”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涵:
一是信号传递理论。高送转可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内部管理者对公司未来盈利的乐观预期,因为股本分母增大会导致EPS(每股收益)下降,为了维持股价的相对稳定,盈利水平需具备可持续性。这一投资逻辑与“高送转要和业绩挂钩”的监管思路一致。
二是流动性理论。公司管理者利用转增股本来降低股票绝对价格,从而增强其市场交易活跃性,吸引资金量较低的投资者进入。一般而言,处于新兴产业的次新股更青睐于实施高送转,提高市场流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轮高送转行情爆发初期,短线资金炒作的意味明显,相关公司股价往往会在短期内迅速脱离其基本面,由此带来的估值回归风险十分巨大,投资者务必谨慎看待。如启动2018年报高送转行情的正元智慧,其股价在高送转预披露后快速收获4连板,但随后又在短短5个交易日内回撤近20%。目前,该公司股价仍未能企及当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