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合作源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大家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彼此关切,赢得了各方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是通过多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生动范例。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前驻捷克、罗马尼亚大使霍玉珍表示,17+1是公开透明的大舞台,大家共商、共建、共享,最终实现共赢。
霍玉珍是在近在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机构举办的2019中东欧经济研究圆桌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16个国家,在2012年建立的合作机制。今年4月,希腊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正式成员,“16+1”升级为“17+1”。
法国前总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德维尔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在前述圆桌研讨会上则指出,希腊加入中东欧合作以来,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发展前景乐观。
“过去,由于中国具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而中东欧地区具有巨大的建设需求,因此双方比较关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实际上,除了这些传统合作领域,还可以涉及更多的产业,为双方合作带来新的动能,例如旅游、消费、能源、农业等行业。”德维尔潘表示。
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家间投资
当下,由于全球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国际贸易遭遇短期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显示,2019年包括货物和服务在内的全球贸易额增幅或仅为1.1%,远低于2018年的3.6%。
对于眼下给全球稳定带来威胁的贸易保护主义,英国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在研讨会上提出,保护主义不仅降低了各国贸易、全球经济增长,同时也影响了国家间的投资。“从长期来看,保护主义还会影响到大家的生活水平,不仅是西方国家,而是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应该坚决抵制。”布朗说道。
参与圆桌讨论的德国前总统霍斯特·克勒(Horst Köhler)则认为,中国的发展顺应了全球化的大浪潮,同时中国加强国际合作也起到推动(全球化)的作用。
克勒表示,中国的发展,很好地证明了一体化进程才是未来的方向所在,国家之间应该求同存异,走向共同的繁荣,而不应该寻求保护主义、孤立主义。
德维尔潘则分享了他对于希腊加入中东欧合作以来,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的看法。
德维尔潘表示,今年以来希腊的经济增长已经达到了 2%,目前该国政府预测明年增长将达到 2.8%;失业率也从接近20%下降至15%;债务水平从180%下降至165%,总体来看经济形势不断好转。
在中国与希腊的合作方面,根据发改委网站信息显示,今年4月,中国与希腊签署《关于重点领域2020-2022年合作框架计划》。新的三年合作计划将两国重点合作领域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领域进一步拓展至制造业和研发、金融领域,并提出了双方拟重点探讨的一批合作项目。
“现在希腊不仅是欧洲国家中率先正式与中国签署 一 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同时也是 17+1合作的成员之一,这两个重要的平台给希腊提供了大量的投资、发展机遇。”德维尔潘介绍说,此前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完成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51%股权的收购程序,成为该港口的控股股东。这一收购计划也被看作“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比雷埃夫斯港是通往亚洲、东欧及北非的门户。“目前也成为中国产品进入欧洲最重要的港口,来自中国的投资极大地提升了港口的处理能力,不造福希腊经济,对周边国家经贸发展也有很大益处。”德维尔潘认为,随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双方合作的领域将会不断扩大,内容也会更加丰富。